9CaKrnJEU3F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报:评太阳花学运领袖自称的“左派台独”/e3pmh1fmg/e3pmh1g6o【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联合报》28日社论,原题《评太阳花的“左派台独”》,全文摘编如下:几名太阳花学运领袖公开宣示“我主张台湾独立”,并自称是“左派台独”。其中,“台独”是政治路线,“左派”是社经路线。“台独”加“社运”,原本即是民进党的两大支柱;近年,新世代将之冠上“左派台独”的封号,并尝试将之理论化。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时,一方面主张“由世界走向中国”、“摆脱中国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又主张“高社会福利”、“在地经济”,即是呈现“左派台独”的理论架构,当时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路线”。 然而,“左派”的社经路线与“台独”的政治路线,却存在着基本的矛盾。因为,“台独”主张压抑两岸经贸关系,因而亦形同否决了台湾的全球化生存战略。这样的政经架构,如何能够支撑其高环保、高社会福利的社经承诺,更如何改善贫富不均的分配问题?可以断言,“锁国”的“台独”不可能具有撑持“福利国家”的社经实力。因为,“左派”的“高福利国家”承诺只会使“台独”更失去支撑条件,二者只会相克,不能相成,因而此承诺终究必成虚妄。先看太阳花的“台独”。太阳花学运的多数群众皆不是“台独”,但领袖阶层多自我表白为“台独”,至提出了“两岸协议缔结条例”,不啻要挟制政府改采“台独”路线的两岸政策。太阳花的“台独”,应当不是“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台独”,而是“一边一国”,以“中华民国”来“借壳上市”的“台独”。“台独”反服贸是合于逻辑的,因为服贸会使两岸经贸关系更紧密,亦进一步把台湾推向全球化,不利“台独”。反之,若在政治上主张“真正中华民国路线”,则倾向支持两岸经贸交流,并进而以全球化的成果来节制两岸关系。所以,这场“反服贸风暴”,从“两岸协议缔结条例”的提出,可以清楚看见这其实是一场学运寡头操作的“台独”风暴。再看太阳花的“左派”。这场学运的核心人物皆是近年社运场合无役不与的面孔,反国光石化、反核四、反文林苑、反大埔、反台南铁路东移、反服贸、反全球化,强调世代剥夺及贫富差距;这些都是“左派”的元素,一方面以高环保来质疑经济模式(核四),另一方面又以凸出个人权益来压制小区发展的期待(文林苑)。如果这场反服贸的反自由化、反全球化的“左派风暴”破灭了台湾加入TPP及RCEP的憧憬,实则将迫使台湾在九成以上的出口市场中较竞争者多付5%至10%的关税。然而,这似乎不是“左派”想要面对及回答的问题。“左派”当然也不在意台湾的泡面在英国卖不过韩国!“左派台独”可以抵制服贸协议,甚至可以用“两岸协议缔结条例”否决整个ECFA架构。但是“左派台独”不可能让TPP及RCEP等巨型FTA签不成。也就是“左派台独”可以拒绝全球化,但绝无可能阻挡全球化。那么,当台湾在9成出口市场要多付10%关税,当台湾因全球化而被彻底边缘化后,“左派台独”用什么条件来支撑它所承诺的高环保、高工资、高社会福利的“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路线”?其实,当台湾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后,结果必然是在经贸上更依赖中国大陆。所以,“左派台独”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技术性拼凑,试图为“台独”抹上一层道德胭脂,其实却是一个相互自噬的悖论:亦即,愈“左派”愈支撑不起“台独”。愈“台独”也愈支撑不起“左派”。在现实中,恐无可能出现“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这样的乌托邦。更根本的问题是:“左派”与“台独”往往只是政治运动的筹码。操作者明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用它来煽动仇恨斗争的情绪。蔡英文在2008年领导反ECFA,即是“左派台独”的经典之作。但到了2012年大选,她却概括承受了这套“倾中卖台、丧权辱国”的“马桶政策”。至于蔡英文认为“在地经济”似乎可以“无中生有”,但看看高雄六合夜市的陆客,那该叫做“在地经济”或“两岸经贸”?学生可以玩弄“左派台独”的时髦,但蔡英文岂能不知其中的虚无?13986544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baitao环球网139865442000011["9CaKrnJET3A","9CaKrnJESP7","9CaKrnJESMv","9CaKrnJESED","9CaKrnJEROM"]//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428/20140428111126847.jpg{"email":"libaitao@huanqiu.com","name":"libaitao"}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联合报》28日社论,原题《评太阳花的“左派台独”》,全文摘编如下:几名太阳花学运领袖公开宣示“我主张台湾独立”,并自称是“左派台独”。其中,“台独”是政治路线,“左派”是社经路线。“台独”加“社运”,原本即是民进党的两大支柱;近年,新世代将之冠上“左派台独”的封号,并尝试将之理论化。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时,一方面主张“由世界走向中国”、“摆脱中国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又主张“高社会福利”、“在地经济”,即是呈现“左派台独”的理论架构,当时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路线”。 然而,“左派”的社经路线与“台独”的政治路线,却存在着基本的矛盾。因为,“台独”主张压抑两岸经贸关系,因而亦形同否决了台湾的全球化生存战略。这样的政经架构,如何能够支撑其高环保、高社会福利的社经承诺,更如何改善贫富不均的分配问题?可以断言,“锁国”的“台独”不可能具有撑持“福利国家”的社经实力。因为,“左派”的“高福利国家”承诺只会使“台独”更失去支撑条件,二者只会相克,不能相成,因而此承诺终究必成虚妄。先看太阳花的“台独”。太阳花学运的多数群众皆不是“台独”,但领袖阶层多自我表白为“台独”,至提出了“两岸协议缔结条例”,不啻要挟制政府改采“台独”路线的两岸政策。太阳花的“台独”,应当不是“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台独”,而是“一边一国”,以“中华民国”来“借壳上市”的“台独”。“台独”反服贸是合于逻辑的,因为服贸会使两岸经贸关系更紧密,亦进一步把台湾推向全球化,不利“台独”。反之,若在政治上主张“真正中华民国路线”,则倾向支持两岸经贸交流,并进而以全球化的成果来节制两岸关系。所以,这场“反服贸风暴”,从“两岸协议缔结条例”的提出,可以清楚看见这其实是一场学运寡头操作的“台独”风暴。再看太阳花的“左派”。这场学运的核心人物皆是近年社运场合无役不与的面孔,反国光石化、反核四、反文林苑、反大埔、反台南铁路东移、反服贸、反全球化,强调世代剥夺及贫富差距;这些都是“左派”的元素,一方面以高环保来质疑经济模式(核四),另一方面又以凸出个人权益来压制小区发展的期待(文林苑)。如果这场反服贸的反自由化、反全球化的“左派风暴”破灭了台湾加入TPP及RCEP的憧憬,实则将迫使台湾在九成以上的出口市场中较竞争者多付5%至10%的关税。然而,这似乎不是“左派”想要面对及回答的问题。“左派”当然也不在意台湾的泡面在英国卖不过韩国!“左派台独”可以抵制服贸协议,甚至可以用“两岸协议缔结条例”否决整个ECFA架构。但是“左派台独”不可能让TPP及RCEP等巨型FTA签不成。也就是“左派台独”可以拒绝全球化,但绝无可能阻挡全球化。那么,当台湾在9成出口市场要多付10%关税,当台湾因全球化而被彻底边缘化后,“左派台独”用什么条件来支撑它所承诺的高环保、高工资、高社会福利的“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路线”?其实,当台湾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后,结果必然是在经贸上更依赖中国大陆。所以,“左派台独”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技术性拼凑,试图为“台独”抹上一层道德胭脂,其实却是一个相互自噬的悖论:亦即,愈“左派”愈支撑不起“台独”。愈“台独”也愈支撑不起“左派”。在现实中,恐无可能出现“社会主义台独福利国家”这样的乌托邦。更根本的问题是:“左派”与“台独”往往只是政治运动的筹码。操作者明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用它来煽动仇恨斗争的情绪。蔡英文在2008年领导反ECFA,即是“左派台独”的经典之作。但到了2012年大选,她却概括承受了这套“倾中卖台、丧权辱国”的“马桶政策”。至于蔡英文认为“在地经济”似乎可以“无中生有”,但看看高雄六合夜市的陆客,那该叫做“在地经济”或“两岸经贸”?学生可以玩弄“左派台独”的时髦,但蔡英文岂能不知其中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