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9aH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媒:做好两岸“冷对抗”准备 莫低估拒绝九二共识的代价/e3pmh1fmg/e3pmh1g6o台湾当局准领导人蔡英文即将于5月20日正式上台“执政”【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国时报》5月4日发表题为“做好两岸冷经济更冷的准备”的社论,称两岸关系未来即使不会恶化到“热斗”,最佳情况也就是“冷”,而且不是“冷和平”,是“冷对抗”,这是台湾当局与民众即将面对的现实景况。台湾新当局不要低估拒绝九二共识必须付出的代价与企业之警讯。全文如下:“520政权交接”逐渐接近了,许多未知因素也逐渐明朗化了。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台湾的经济表现,显然已不可能在政权更替后就起死回生,甚至可能更低荡;再来是两岸关系,未来即使不会恶化到“热斗”,最佳情况也就是“冷”,而且不是“冷和平”,是“冷对抗”,这是台湾当局与民众即将面对的现实景况。上周“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经济成长率概算数字,首季台湾又衰退了0.84%,较2月预估的衰退0.64%更差,且已连续3季衰退,看起来台湾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脱困。官方原预测今年1.47%的成长率,必然要再下修,很可能难“保1”;如果情况再恶化,甚至可能跌到负成长。 依照台湾“主计总处”的资料,首季经济表现不如预期,主因在出口与投资表现不如预期。这波不景气主因在全球景气走低,出口导向地区和国家几乎都面临程度不等的低迷,出口也多呈衰退;台湾出口已连续14个月衰退,追平金融海啸时的纪录;而全球经济预测值则仍在下修中,显然景气不会太快回春。考虑到3月出口衰退幅度仍达11.4%,预料最快要到第3季之后才有转正成长的可能。至于投资,景气低迷、台湾地区内缺乏具前景的新投资机会、经贸边缘化危机等因素,都对投资会有压抑效果。首季唯一优于预期的是民间消费,一来可能与选举效应有关,二来在出口与投资俱差下,民间消费终究会转向保守,因此难以仰赖。这是台湾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基本面。而且,由准原子能委员会主委谢晓星那番推动非核家园,要大家“甘之如饴”面对缺电与电价上涨的话可知,选前民进党保证不缺电、电价10年不涨,大概也做不了准了。台湾民众与企业在未来也要准备承受缺电风险与电价上涨的负担了。今年1月民进党胜选后,外界原本期待民进党能稳固两岸关系,以现况言,希望越来越渺茫。未来对外关系的困境,从台湾已不可能加入亚投行、大陆与冈比亚建交、肯尼亚诈骗事件、台湾至今尚未收到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函等已清楚呈现;经贸关系上,企业界最重视的两岸货贸,对岸说“已谈完”,应该是没了;陆客来台观光数量持续紧缩减少中、各种来台的采购团也大幅减少到接近“暂停”。这就是台湾要面对的两岸现实与可能的未来。整体来看就是:原本的经济基本面就已差,两岸关系走低则可能加剧景气的低迷。准行政院长林全日前就明确表示,“今年经济成长率保1不容易,能够不要负成长恐怕都很难。”这番话既有反映目前经济现实面,亦有“前瞻”未来可能的变化,更有先为全民“打预防针”的作用。但无论如何,经济与两岸关系的现实面及未来可能的变化,终究要台湾全民一起面对。两岸关系方面,只能寄望民进党新当局能多著眼实务、少搞意识型态对抗,回到九二共识以维系过去8年取得的两岸和平红利成果。经济方面,新当局的对策,无论是发展五大创新产业、亚洲硅谷计画、成立“准主权基金”、加入TPP等经贸大政,坦白说,莫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迭有争议,单以时效而言,明显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莫说要对今年经济有所挹注难,部分措施恐怕明年亦难完成见效。即使全球景气复苏,台湾经贸边缘化危机、产业竞争力下降及存在著缺电风险,仍会对民间投资有负面影响。短期而言,在货币政策效果已尽的情况下,提振经济唯一的解方在财政政策,新当局上台必须尽快准备扩大公共建设,已有计划者加速推出招标,同时准备明年度预算时,推出新计划与提高公共建设预算。台湾目前的财政情况,虽然不能算是健全充裕,但至少仍有举债增加支出的空间。不过,财政政策只能扮演为经济引擎点火,或甚至只是帮经济“吊住一口气”的作用,中长期而言,新当局必须尽快解决台湾对外的经贸边缘化问题及对内的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及竞争力问题,其症结还是两岸关系必须稳定,让大陆影响力成为助力而非阻力。国际货币基金4月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看法乐观,却看坏台湾地区的经济前景,新当局不要低估拒绝九二共识必须付出的代价与企业之警讯。14623295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xuyichao环球网146232954000011["9CaKrnJV8v6","9CaKrnJV4LX","9CaKrnJV4LI","9CaKrnJV3mj","9CaKrnJV3Be"]//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504/10/45/20160504104519324.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台湾当局准领导人蔡英文即将于5月20日正式上台“执政”【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国时报》5月4日发表题为“做好两岸冷经济更冷的准备”的社论,称两岸关系未来即使不会恶化到“热斗”,最佳情况也就是“冷”,而且不是“冷和平”,是“冷对抗”,这是台湾当局与民众即将面对的现实景况。台湾新当局不要低估拒绝九二共识必须付出的代价与企业之警讯。全文如下:“520政权交接”逐渐接近了,许多未知因素也逐渐明朗化了。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台湾的经济表现,显然已不可能在政权更替后就起死回生,甚至可能更低荡;再来是两岸关系,未来即使不会恶化到“热斗”,最佳情况也就是“冷”,而且不是“冷和平”,是“冷对抗”,这是台湾当局与民众即将面对的现实景况。上周“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经济成长率概算数字,首季台湾又衰退了0.84%,较2月预估的衰退0.64%更差,且已连续3季衰退,看起来台湾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脱困。官方原预测今年1.47%的成长率,必然要再下修,很可能难“保1”;如果情况再恶化,甚至可能跌到负成长。 依照台湾“主计总处”的资料,首季经济表现不如预期,主因在出口与投资表现不如预期。这波不景气主因在全球景气走低,出口导向地区和国家几乎都面临程度不等的低迷,出口也多呈衰退;台湾出口已连续14个月衰退,追平金融海啸时的纪录;而全球经济预测值则仍在下修中,显然景气不会太快回春。考虑到3月出口衰退幅度仍达11.4%,预料最快要到第3季之后才有转正成长的可能。至于投资,景气低迷、台湾地区内缺乏具前景的新投资机会、经贸边缘化危机等因素,都对投资会有压抑效果。首季唯一优于预期的是民间消费,一来可能与选举效应有关,二来在出口与投资俱差下,民间消费终究会转向保守,因此难以仰赖。这是台湾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基本面。而且,由准原子能委员会主委谢晓星那番推动非核家园,要大家“甘之如饴”面对缺电与电价上涨的话可知,选前民进党保证不缺电、电价10年不涨,大概也做不了准了。台湾民众与企业在未来也要准备承受缺电风险与电价上涨的负担了。今年1月民进党胜选后,外界原本期待民进党能稳固两岸关系,以现况言,希望越来越渺茫。未来对外关系的困境,从台湾已不可能加入亚投行、大陆与冈比亚建交、肯尼亚诈骗事件、台湾至今尚未收到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函等已清楚呈现;经贸关系上,企业界最重视的两岸货贸,对岸说“已谈完”,应该是没了;陆客来台观光数量持续紧缩减少中、各种来台的采购团也大幅减少到接近“暂停”。这就是台湾要面对的两岸现实与可能的未来。整体来看就是:原本的经济基本面就已差,两岸关系走低则可能加剧景气的低迷。准行政院长林全日前就明确表示,“今年经济成长率保1不容易,能够不要负成长恐怕都很难。”这番话既有反映目前经济现实面,亦有“前瞻”未来可能的变化,更有先为全民“打预防针”的作用。但无论如何,经济与两岸关系的现实面及未来可能的变化,终究要台湾全民一起面对。两岸关系方面,只能寄望民进党新当局能多著眼实务、少搞意识型态对抗,回到九二共识以维系过去8年取得的两岸和平红利成果。经济方面,新当局的对策,无论是发展五大创新产业、亚洲硅谷计画、成立“准主权基金”、加入TPP等经贸大政,坦白说,莫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迭有争议,单以时效而言,明显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莫说要对今年经济有所挹注难,部分措施恐怕明年亦难完成见效。即使全球景气复苏,台湾经贸边缘化危机、产业竞争力下降及存在著缺电风险,仍会对民间投资有负面影响。短期而言,在货币政策效果已尽的情况下,提振经济唯一的解方在财政政策,新当局上台必须尽快准备扩大公共建设,已有计划者加速推出招标,同时准备明年度预算时,推出新计划与提高公共建设预算。台湾目前的财政情况,虽然不能算是健全充裕,但至少仍有举债增加支出的空间。不过,财政政策只能扮演为经济引擎点火,或甚至只是帮经济“吊住一口气”的作用,中长期而言,新当局必须尽快解决台湾对外的经贸边缘化问题及对内的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及竞争力问题,其症结还是两岸关系必须稳定,让大陆影响力成为助力而非阻力。国际货币基金4月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看法乐观,却看坏台湾地区的经济前景,新当局不要低估拒绝九二共识必须付出的代价与企业之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