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maq作者:徐亦超taiwan.huanqiu.comarticle陆专家:蔡当局若持续“文化台独” 大陆不排除制定《反台独法》/e3pmh1fmg/e3pmh1g6o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亦超】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8日报道,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在岛内执政后,藉已通过初审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及撤回课纲微调达成“去中国化”的企图明显。对此,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近日接受台湾《旺报》的专访,他表示,大陆对“文化台独”的影响越来越看重,蔡当局若持续操弄,届时大陆不排除会制定《反台独法》予以反制。巫永平指出,“文化台独”源于李登辉及陈水扁时代的“课纲调整”,不断影响台湾青年世代对两岸关系的认知,直到马英九当局发现后要调整也来不及;这也是北京为何要将两岸交流重心,转向青年与基层的主因。至于“文化台独”对两岸关系的严重性,巫永平表示,从“立法院”已通过初审的“促转条例”,以至于撤回“微调课纲”,这些动作都是很鲜明的“台独”指标,欲将“中华民国”“台湾化”的意图非常明显,他批评,蔡英文当局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巫永平分析,从近年台湾几次选举,“首投族”(第一次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对大陆的印象皆呈现负面状态,这种现象不外乎是政治人物意识形态操弄,加上媒体报导所致,但无形中已累积两岸青年世代的分歧,许多年轻人对大陆逐渐持不友善的态度。他说,北京从蔡英文当局在“5·20”的表态,已暂时确认蔡英文不会重走陈水扁的老路,藉操弄民粹等方式推动“法理台独”,但却暗地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不会乐见蔡当局作为。面对蔡英文当局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将如何反制的问题,巫永平认为,若情节严重,北京将不排除特别制定《反台独法》,及对蔡当局开始逐步施压,毕竟北京有许多方式可用,但如此一来,将不利于蔡英文的施政。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而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则指出,事实上台湾年轻人并非“天然独”,而是受台湾教育上“去中国化”与舆论市场“台独化”影响,是嫁接的“台独”;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成为台湾政治主流后,会严重伤害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可能停滞甚至倒退,从“冷和平”到对抗。倪永杰受访时表示,与“法理台独”相比,“文化台独”虽相对柔性缓和,但危害更严重。他表示,李登辉时代1990年代末期,台湾教科书开始培养“本土意识”与“去中国化”社会基础,小孩接受教育后,认为日本当初是进驻台湾而不是侵略,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在这样的教育史观薰陶下,配合民进党政治宣传后,导致现在40岁以下年轻人对两岸关系普遍没好感,而且在社会舆论上,几乎台湾宣传舆论市场都向“台独化”发展。倪永杰表示,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的“台独”教育已达到目的,即“台独”基因已嫁接到年轻人血液里,蔡英文讲“天然独”,但倪永杰认为,“那不是‘天然独’,是嫁接的‘台独’,是基因移植的结果。”他也强调,从历史、教育角度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将伤害两岸关系,特别是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完全摧毁,海协会与海基会谈判协商机制、国台办和陆委会的沟通协调机制都难以维系。而且文化台独导致台湾人“反中”、“仇中”,为民进党在战略上配合美日来围堵大陆,提供一个舆论与教育基础,严重伤害两岸关系。14679388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xuyichao环球网146793888000011["9CaKrnJW5rX","9CaKrnJVLzm","9CaKrnJVLle","9CaKrnJVueY","9CaKrnJVddw"]//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708/08/50/20160708085027401.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亦超】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8日报道,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在岛内执政后,藉已通过初审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及撤回课纲微调达成“去中国化”的企图明显。对此,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近日接受台湾《旺报》的专访,他表示,大陆对“文化台独”的影响越来越看重,蔡当局若持续操弄,届时大陆不排除会制定《反台独法》予以反制。巫永平指出,“文化台独”源于李登辉及陈水扁时代的“课纲调整”,不断影响台湾青年世代对两岸关系的认知,直到马英九当局发现后要调整也来不及;这也是北京为何要将两岸交流重心,转向青年与基层的主因。至于“文化台独”对两岸关系的严重性,巫永平表示,从“立法院”已通过初审的“促转条例”,以至于撤回“微调课纲”,这些动作都是很鲜明的“台独”指标,欲将“中华民国”“台湾化”的意图非常明显,他批评,蔡英文当局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巫永平分析,从近年台湾几次选举,“首投族”(第一次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对大陆的印象皆呈现负面状态,这种现象不外乎是政治人物意识形态操弄,加上媒体报导所致,但无形中已累积两岸青年世代的分歧,许多年轻人对大陆逐渐持不友善的态度。他说,北京从蔡英文当局在“5·20”的表态,已暂时确认蔡英文不会重走陈水扁的老路,藉操弄民粹等方式推动“法理台独”,但却暗地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不会乐见蔡当局作为。面对蔡英文当局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将如何反制的问题,巫永平认为,若情节严重,北京将不排除特别制定《反台独法》,及对蔡当局开始逐步施压,毕竟北京有许多方式可用,但如此一来,将不利于蔡英文的施政。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而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则指出,事实上台湾年轻人并非“天然独”,而是受台湾教育上“去中国化”与舆论市场“台独化”影响,是嫁接的“台独”;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成为台湾政治主流后,会严重伤害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可能停滞甚至倒退,从“冷和平”到对抗。倪永杰受访时表示,与“法理台独”相比,“文化台独”虽相对柔性缓和,但危害更严重。他表示,李登辉时代1990年代末期,台湾教科书开始培养“本土意识”与“去中国化”社会基础,小孩接受教育后,认为日本当初是进驻台湾而不是侵略,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在这样的教育史观薰陶下,配合民进党政治宣传后,导致现在40岁以下年轻人对两岸关系普遍没好感,而且在社会舆论上,几乎台湾宣传舆论市场都向“台独化”发展。倪永杰表示,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的“台独”教育已达到目的,即“台独”基因已嫁接到年轻人血液里,蔡英文讲“天然独”,但倪永杰认为,“那不是‘天然独’,是嫁接的‘台独’,是基因移植的结果。”他也强调,从历史、教育角度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将伤害两岸关系,特别是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完全摧毁,海协会与海基会谈判协商机制、国台办和陆委会的沟通协调机制都难以维系。而且文化台独导致台湾人“反中”、“仇中”,为民进党在战略上配合美日来围堵大陆,提供一个舆论与教育基础,严重伤害两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