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uv5作者:崔明轩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媒苦涩回顾三波“断交潮”,“踏实外交”被讽踏实迎“断交”/e3pmh1fmg/e3pmh1g6o【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巴拿马13日宣布与大陆建交,但它并不是近年来唯一与台湾“断交”的国家。台湾历史上曾经历过好几波“断交潮”,其中自陈水扁2000年当政以来,17年间“断交”了12国。台媒14日回顾了台湾经历的3次“断交潮”。联合新闻网称,第一波“断交潮”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台湾的“邦交国”数量一年内从52国骤降至38国;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获得联合国的席位后,台“邦交国”数量迅速锐减,截至1978年仅剩22国。李登辉执政时期采取所谓“务实外交”,一改两蒋时期不外访的强硬政策,不再坚持一个中国,试图依靠经济实力搞突破,借此拓展“外交”空间。与此同时,他开始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出访“邦交国”及“非邦交国”。到1992年,台湾“邦交国”发展到30个,不过在李登辉任内,沙特阿拉伯、韩国和南非等重要国家相继与台“断交”。1992年8月台韩“断交”后,台湾在亚洲已无任何一个“邦交国”;除了梵蒂冈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友邦”。2000年陈水扁上台,主打所谓“全民外交”,积极出访各“邦交国”,参与各种国际活动,包括企图以台湾名义“重返联合国”等,制造台湾的国际能见度,特别是针对与大陆有领土纠纷的国家做工作。因此,他的“全民外交”也被称为“烽火外交”和“迷航外交”,这使其任内增加3个邦交国(不包括与圣卢西亚二度恢复“邦交”),但丢掉9个,“邦交国”总数从29个降到23个,可谓第3次“断交潮”。其中2001年与巴尔干半岛内陆国家马其顿“断交”,马其顿在1999年与台湾“建交”,暂时打破台在欧洲仅剩梵蒂冈一个“邦交国”的窘境,不料2001年5月,马其顿政府高层发生人事变动,新上任官员均不希望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2003 年,与利比里亚“断交”;2004年与大洋洲岛国瓦努阿图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克“断交”;2005年与塞内加尔和格林纳达“断交”。当年,时任塞内加尔总统致函陈水扁,宣布与大陆复交,跟台湾只会维持经济、商业和文化关系,并且表示双方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朋友关系”。格林纳达则在“断交”前多次发言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并且支持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2006年乍得、2007年哥斯达黎加和2008年马拉维也宣布与台湾“断交”,其中哥斯达黎加2016年恢复台湾人入境免签待遇。陈水扁的“外交政策”多次被党内人士抨击,前“立委”林浊水曾称“烽火外交付出大量成本”。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也说,陈水扁乱喊话“一边一国”,以后很难和大陆打交道。 马英九上任后定调“活路外交”,又称“外交休兵”,主张两岸之间建立更紧密的互信关系,不再进行恶性竞争的“金援外交”,转而提倡“经贸外交”“文化外交”。自2009年起,台湾不再要求“邦交国”在联合国大会中发言支持“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改成要求“友邦”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台湾之后以“中华台北”名义、以观察员身份连续参与世界卫生大会,2013年以理事会主席特邀贵宾身份出席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这也成为台退出联合国40多年来的首例。马英九时期,台湾“邦交国”数目持续稳定维持在23个,一直到2013年冈比亚与台“断交”,才宣告打破“零断交”纪录,堪称“外交”最稳定的8年。冈比亚1974年与台“断交”后,1995年“复交”,2013年再度“断交”,两年后才与大陆建交。2016年岛内再度政党轮替,蔡英文强调两岸“维持现状”,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同年12月,即传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大陆建交的消息,成为蔡英文上任后第一个宣布“断交”的国家。去掉刚与台湾“断交”的巴拿马,台湾的“邦交国”仅剩20个,分别是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共和国、帕劳、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布基纳法索、斯威士兰、梵蒂冈、伯利兹、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联合报》14日分析称,综观自李登辉以来的“两岸外交战”,“邦交国”数量也如温度计般起伏不定。落差最大的是在李登辉时期,当时台湾经济实力仍可与对岸抗衡,之后两岸经济实力大幅拉近,“外交对抗”台湾明显处于下风,“何时会跌破2字头,没人说得准”。资深媒体人孙扬明14日在《中国时报》撰文称,巴拿马“断交”宣告两岸自马英九以来的“外交休兵”正式结束,民进党当时嘲笑马当局的“外交休克”正式生效,回到自己身上,“踏实外交却踏踏实实地迎接断交潮”。14974577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49745774000011["9CaKrnK3u9D","9CaKrnK3u5v","9CaKrnK3u3f","9CaKrnK3tZv","9CaKrnK3tX1","9CaKrnK3u9D","9CaKrnK3u5v","9CaKrnK3u2P","9CaKrnK3tY2","9CaKrnK3tQH"]{"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巴拿马13日宣布与大陆建交,但它并不是近年来唯一与台湾“断交”的国家。台湾历史上曾经历过好几波“断交潮”,其中自陈水扁2000年当政以来,17年间“断交”了12国。台媒14日回顾了台湾经历的3次“断交潮”。联合新闻网称,第一波“断交潮”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台湾的“邦交国”数量一年内从52国骤降至38国;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获得联合国的席位后,台“邦交国”数量迅速锐减,截至1978年仅剩22国。李登辉执政时期采取所谓“务实外交”,一改两蒋时期不外访的强硬政策,不再坚持一个中国,试图依靠经济实力搞突破,借此拓展“外交”空间。与此同时,他开始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出访“邦交国”及“非邦交国”。到1992年,台湾“邦交国”发展到30个,不过在李登辉任内,沙特阿拉伯、韩国和南非等重要国家相继与台“断交”。1992年8月台韩“断交”后,台湾在亚洲已无任何一个“邦交国”;除了梵蒂冈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友邦”。2000年陈水扁上台,主打所谓“全民外交”,积极出访各“邦交国”,参与各种国际活动,包括企图以台湾名义“重返联合国”等,制造台湾的国际能见度,特别是针对与大陆有领土纠纷的国家做工作。因此,他的“全民外交”也被称为“烽火外交”和“迷航外交”,这使其任内增加3个邦交国(不包括与圣卢西亚二度恢复“邦交”),但丢掉9个,“邦交国”总数从29个降到23个,可谓第3次“断交潮”。其中2001年与巴尔干半岛内陆国家马其顿“断交”,马其顿在1999年与台湾“建交”,暂时打破台在欧洲仅剩梵蒂冈一个“邦交国”的窘境,不料2001年5月,马其顿政府高层发生人事变动,新上任官员均不希望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2003 年,与利比里亚“断交”;2004年与大洋洲岛国瓦努阿图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克“断交”;2005年与塞内加尔和格林纳达“断交”。当年,时任塞内加尔总统致函陈水扁,宣布与大陆复交,跟台湾只会维持经济、商业和文化关系,并且表示双方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朋友关系”。格林纳达则在“断交”前多次发言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并且支持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2006年乍得、2007年哥斯达黎加和2008年马拉维也宣布与台湾“断交”,其中哥斯达黎加2016年恢复台湾人入境免签待遇。陈水扁的“外交政策”多次被党内人士抨击,前“立委”林浊水曾称“烽火外交付出大量成本”。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也说,陈水扁乱喊话“一边一国”,以后很难和大陆打交道。 马英九上任后定调“活路外交”,又称“外交休兵”,主张两岸之间建立更紧密的互信关系,不再进行恶性竞争的“金援外交”,转而提倡“经贸外交”“文化外交”。自2009年起,台湾不再要求“邦交国”在联合国大会中发言支持“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改成要求“友邦”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台湾之后以“中华台北”名义、以观察员身份连续参与世界卫生大会,2013年以理事会主席特邀贵宾身份出席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这也成为台退出联合国40多年来的首例。马英九时期,台湾“邦交国”数目持续稳定维持在23个,一直到2013年冈比亚与台“断交”,才宣告打破“零断交”纪录,堪称“外交”最稳定的8年。冈比亚1974年与台“断交”后,1995年“复交”,2013年再度“断交”,两年后才与大陆建交。2016年岛内再度政党轮替,蔡英文强调两岸“维持现状”,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同年12月,即传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大陆建交的消息,成为蔡英文上任后第一个宣布“断交”的国家。去掉刚与台湾“断交”的巴拿马,台湾的“邦交国”仅剩20个,分别是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共和国、帕劳、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布基纳法索、斯威士兰、梵蒂冈、伯利兹、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联合报》14日分析称,综观自李登辉以来的“两岸外交战”,“邦交国”数量也如温度计般起伏不定。落差最大的是在李登辉时期,当时台湾经济实力仍可与对岸抗衡,之后两岸经济实力大幅拉近,“外交对抗”台湾明显处于下风,“何时会跌破2字头,没人说得准”。资深媒体人孙扬明14日在《中国时报》撰文称,巴拿马“断交”宣告两岸自马英九以来的“外交休兵”正式结束,民进党当时嘲笑马当局的“外交休克”正式生效,回到自己身上,“踏实外交却踏踏实实地迎接断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