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gfcI作者:吴薇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湾陆委会前副主委:大陆“武统”的可能性在变小/e3pmh1fmg/e3pmh1g6o【环球时报记者吴薇】台湾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急剧恶化,“武统”“2020统一时间表”等成为两岸关系热门词汇。今年以来,大陆军舰和军机持续绕台、美国军舰3次通过台湾海峡,加上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溃败,都让所谓“时间表”以及2019年的台海局势更受瞩目。《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在既有两岸关系实务经验,又在相关领域有深入学术研究的赵建民看来,两岸未来出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较大,而“武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岸40年,可分三阶段环球时报:今年大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与之相关联的还有1979年1月1日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您怎么看这40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赵建民:40年来两岸关系有起有伏,但基本上是朝着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趋势发展。我认为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开启第一个阶段,其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两岸过去全面对峙的格局,中国大陆开始采取和平统一的政策,跟过去非和平统一政策有重大区别,并向台湾提出交流建议。在这段时期,另一个关键点就是1987年蒋经国先生决定开放老兵到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流正式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已波涛壮阔。第二阶段,始自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即“汪辜会谈”),这是两岸第一次历史性接触。之前虽然大陆改采“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但两岸基本上还是对峙状态。1993年的会晤意味着两岸开始在公权力支持下,展开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个阶段,就是2008年马英九先生上台后,两岸交流全面解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出现和平发展局面。从2008年到2016年马先生下台,两岸共签署21项协议,另外还达成两个共同性意见,这都是空前的。我个人认为,两岸关系首次出现和平交流与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其中一个关键年份就是2005年,连战先生带领前不久刚刚过世的江丙坤先生到北京访问,与大陆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将当时两岸之间的严峻形势稳定下来。环球时报:您认为这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最好的是在哪年?最差的又是在哪年?赵建民:最好的情况自然是从2008年到2016年马先生执政时期。严格说,这个阶段并不完全延展到2016年,因为2014年3月台湾发生“太阳花事件”,不但导致两岸正在谈判的服务贸易协议少了“临门一脚”,更重要的是两岸货贸协议也没能签署,两岸协商随之中断。当然,交流高峰发生在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的会晤。那时我正好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直接参与好几个协商的筹划,也体会到这一时期不但两岸民间交流热络,两岸关系首次从片面交流——台湾人单方面到大陆从事商务活动或旅游、台湾资金单向向大陆输出——发展到2009年之后的双向交流。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讲的“三通”,在2009年顺利完成两岸直航,两岸航线从开通时每周约有两三百个航班,增加到2016年每周800个,使得两岸之间的商业、旅游更加方便。 当然,两岸关系起起伏伏,现在又进入另一波低潮。我个人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应该是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他陆续推出若干政策,包括所谓的“正名公投”和“公投入联”。当然多数台湾人并没有让他为所欲为,但对两岸的冲击却是前所未见,直接导致2005年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因此,我认为2002年到2005年间,可以说是过去40年来两岸关系最紧张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环球时报:您刚才提到两岸关系现在又进入另一波低潮。有哪些体现?赵建民:2016年前,第一个层次是民间全面交流,现在台胞到大陆的交流并没有减缓,大陆游客到台湾却急剧减少。这意味着两岸民间交流萎缩,逐渐又回到不平衡的单向交流的状态。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是制度化协商管道顺畅与公权力对接。如陆委会和国台办官员定期会面等等。可以说,那时候从官方到民间到半官方的交流都相当热络,这当然增进了两岸的互信,也出现70年来唯一的“和平文化”时代。两岸民间可以互相欣赏,大陆开始欣赏台湾的多元价值,台湾也可以欣赏大陆对于某些事物比如说风俗习惯的保护,或大陆经济发展成功之所在,或大陆的大川大海,而不是竞相指摘。可是在2016年以后,民间交流急剧萎缩,官方不可能再见面,准官方的海基会跟海协会也停止交流。2016年之后两岸司法不再合作,也就没有办法对威胁两岸人民人身财产的一些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让人遗憾。最严重的还是好不容易出现的两岸老百姓互相欣赏的和平文化,现在又朝向对抗发展,网民的情绪也非常激烈。美国介入台海程度难料环球时报:台湾所谓的“邦交国”逐年减少,蔡英文当局总归咎于大陆“打压”,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赵建民:两岸实力并不对称,因此台湾的“国际空间”一直比较窄。马英九先生执政时有“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在那8年期间,台湾只损失一个“邦交国”,而且这个非洲国家(冈比亚——编者注)当时也没有(马上)跟大陆建立邦交关系,两岸之间相对友善,找到一个在国际上暂时回避冲突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必须建立在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之上,否则国际上重回对抗,由于实力大小悬殊,台湾肯定是会“吃亏”的,台湾老百姓自然不会满意,两岸关系会受到冲击。因此,就这个问题,我认为两岸恐怕还是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台湾的执政党应该理解到,两岸必须找到一个交流模式,对抗不是办法。环球时报:2018年大陆军舰开始例行巡航台海,美国军舰也三度通过台湾海峡。您怎样解读大陆和美国发出的政治信号?赵建民:中美两强在国际场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预期到的,只是发生的时间比预期的早了点。如今贸易战打得火热,大陆和美国能不能在未来3个月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全球都拭目以待。当然双方在军事方面,尤其是南海领域的对峙也非常明显,这些直接牵引出台湾“该怎么办”的问题。我和很多台湾学界人士持相同看法——中美两强相争,台湾作为弱小一方是不宜直接介入的,选择任何一边对台湾都不好。台湾必须立即处理的,是在两岸之间找到和平相处的方式,避免因为误会导致突发状况出现。目前由于两岸关系失衡,使得部分台湾人对美国出现比较多的想象空间,也使美国方面有比较多的运作空间。环球时报: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打“台湾牌”拉拢民进党当局,但对台湾钢铝该不豁免关税还是不豁免。您对这个“盟友”怎么看?一旦台海局势有变,您认为美国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赵建民:美国是否干预台海变局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易回答。可以确定的是,美国“高度关切”台海事务,台海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美国的全球利益,两岸也是美国全球利益中最重要的利益之一。假如两岸出现非和平状态,美国会介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我相信美国人现在也讲不清楚,还要看这种可能状况的性质、范围、强度以及当时国际环境、中国大陆国力等。“和平统一”的选项存在环球时报: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溃败,您认为蔡英文在剩下任期内,会对两岸政策进行调整吗?赵建民:“九合一”选举是民进党的重大溃败,我认为象征意义有两个:第一是老百姓对执政党的发展路线并不满意,执政党显然并没有把心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而老百姓通过选举传递的信息就是“你搞错了,请把经济搞好”。第二是两岸关系,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台湾老百姓希望当局恢复两岸协商,选举结果等于告诉当局,“你必须把两岸关系做好”,两岸关系不好的话,台湾经济也不可能好。蔡英文还剩下一年半的任期,相信执政者一定听到选民声音,可是能不能改弦更张就另当别论了。环球时报:对有关“2020统一时间表”的讨论,您怎么看?赵建民:“2020年”的说法,我相信肯定是网络上流传出来的,不用太过认真。我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当然存在。现阶段谈“武统”也越来越不切合实际。两岸1979年以前出现过武装冲突,但那时候双方互不来往,可现在两岸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贸易,民众一年至少有七八百万人次的互相交流,而且很快就会超过千万人次。这使得两岸的情境跟1979年以前完全不一样,冲突的模式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认为两岸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15455952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4559520000011["9CaKrnKeXJI","9CaKrnKeSDz","9CaKrnKeNuB","9CaKrnKdJz0","9CaKrnKdhFU"]{"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记者吴薇】台湾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急剧恶化,“武统”“2020统一时间表”等成为两岸关系热门词汇。今年以来,大陆军舰和军机持续绕台、美国军舰3次通过台湾海峡,加上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溃败,都让所谓“时间表”以及2019年的台海局势更受瞩目。《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在既有两岸关系实务经验,又在相关领域有深入学术研究的赵建民看来,两岸未来出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较大,而“武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岸40年,可分三阶段环球时报:今年大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与之相关联的还有1979年1月1日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您怎么看这40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赵建民:40年来两岸关系有起有伏,但基本上是朝着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趋势发展。我认为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开启第一个阶段,其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两岸过去全面对峙的格局,中国大陆开始采取和平统一的政策,跟过去非和平统一政策有重大区别,并向台湾提出交流建议。在这段时期,另一个关键点就是1987年蒋经国先生决定开放老兵到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流正式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已波涛壮阔。第二阶段,始自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即“汪辜会谈”),这是两岸第一次历史性接触。之前虽然大陆改采“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但两岸基本上还是对峙状态。1993年的会晤意味着两岸开始在公权力支持下,展开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个阶段,就是2008年马英九先生上台后,两岸交流全面解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出现和平发展局面。从2008年到2016年马先生下台,两岸共签署21项协议,另外还达成两个共同性意见,这都是空前的。我个人认为,两岸关系首次出现和平交流与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其中一个关键年份就是2005年,连战先生带领前不久刚刚过世的江丙坤先生到北京访问,与大陆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将当时两岸之间的严峻形势稳定下来。环球时报:您认为这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最好的是在哪年?最差的又是在哪年?赵建民:最好的情况自然是从2008年到2016年马先生执政时期。严格说,这个阶段并不完全延展到2016年,因为2014年3月台湾发生“太阳花事件”,不但导致两岸正在谈判的服务贸易协议少了“临门一脚”,更重要的是两岸货贸协议也没能签署,两岸协商随之中断。当然,交流高峰发生在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的会晤。那时我正好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直接参与好几个协商的筹划,也体会到这一时期不但两岸民间交流热络,两岸关系首次从片面交流——台湾人单方面到大陆从事商务活动或旅游、台湾资金单向向大陆输出——发展到2009年之后的双向交流。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讲的“三通”,在2009年顺利完成两岸直航,两岸航线从开通时每周约有两三百个航班,增加到2016年每周800个,使得两岸之间的商业、旅游更加方便。 当然,两岸关系起起伏伏,现在又进入另一波低潮。我个人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应该是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他陆续推出若干政策,包括所谓的“正名公投”和“公投入联”。当然多数台湾人并没有让他为所欲为,但对两岸的冲击却是前所未见,直接导致2005年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因此,我认为2002年到2005年间,可以说是过去40年来两岸关系最紧张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环球时报:您刚才提到两岸关系现在又进入另一波低潮。有哪些体现?赵建民:2016年前,第一个层次是民间全面交流,现在台胞到大陆的交流并没有减缓,大陆游客到台湾却急剧减少。这意味着两岸民间交流萎缩,逐渐又回到不平衡的单向交流的状态。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是制度化协商管道顺畅与公权力对接。如陆委会和国台办官员定期会面等等。可以说,那时候从官方到民间到半官方的交流都相当热络,这当然增进了两岸的互信,也出现70年来唯一的“和平文化”时代。两岸民间可以互相欣赏,大陆开始欣赏台湾的多元价值,台湾也可以欣赏大陆对于某些事物比如说风俗习惯的保护,或大陆经济发展成功之所在,或大陆的大川大海,而不是竞相指摘。可是在2016年以后,民间交流急剧萎缩,官方不可能再见面,准官方的海基会跟海协会也停止交流。2016年之后两岸司法不再合作,也就没有办法对威胁两岸人民人身财产的一些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让人遗憾。最严重的还是好不容易出现的两岸老百姓互相欣赏的和平文化,现在又朝向对抗发展,网民的情绪也非常激烈。美国介入台海程度难料环球时报:台湾所谓的“邦交国”逐年减少,蔡英文当局总归咎于大陆“打压”,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赵建民:两岸实力并不对称,因此台湾的“国际空间”一直比较窄。马英九先生执政时有“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在那8年期间,台湾只损失一个“邦交国”,而且这个非洲国家(冈比亚——编者注)当时也没有(马上)跟大陆建立邦交关系,两岸之间相对友善,找到一个在国际上暂时回避冲突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必须建立在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之上,否则国际上重回对抗,由于实力大小悬殊,台湾肯定是会“吃亏”的,台湾老百姓自然不会满意,两岸关系会受到冲击。因此,就这个问题,我认为两岸恐怕还是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台湾的执政党应该理解到,两岸必须找到一个交流模式,对抗不是办法。环球时报:2018年大陆军舰开始例行巡航台海,美国军舰也三度通过台湾海峡。您怎样解读大陆和美国发出的政治信号?赵建民:中美两强在国际场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预期到的,只是发生的时间比预期的早了点。如今贸易战打得火热,大陆和美国能不能在未来3个月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全球都拭目以待。当然双方在军事方面,尤其是南海领域的对峙也非常明显,这些直接牵引出台湾“该怎么办”的问题。我和很多台湾学界人士持相同看法——中美两强相争,台湾作为弱小一方是不宜直接介入的,选择任何一边对台湾都不好。台湾必须立即处理的,是在两岸之间找到和平相处的方式,避免因为误会导致突发状况出现。目前由于两岸关系失衡,使得部分台湾人对美国出现比较多的想象空间,也使美国方面有比较多的运作空间。环球时报: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打“台湾牌”拉拢民进党当局,但对台湾钢铝该不豁免关税还是不豁免。您对这个“盟友”怎么看?一旦台海局势有变,您认为美国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赵建民:美国是否干预台海变局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易回答。可以确定的是,美国“高度关切”台海事务,台海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美国的全球利益,两岸也是美国全球利益中最重要的利益之一。假如两岸出现非和平状态,美国会介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我相信美国人现在也讲不清楚,还要看这种可能状况的性质、范围、强度以及当时国际环境、中国大陆国力等。“和平统一”的选项存在环球时报: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溃败,您认为蔡英文在剩下任期内,会对两岸政策进行调整吗?赵建民:“九合一”选举是民进党的重大溃败,我认为象征意义有两个:第一是老百姓对执政党的发展路线并不满意,执政党显然并没有把心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而老百姓通过选举传递的信息就是“你搞错了,请把经济搞好”。第二是两岸关系,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台湾老百姓希望当局恢复两岸协商,选举结果等于告诉当局,“你必须把两岸关系做好”,两岸关系不好的话,台湾经济也不可能好。蔡英文还剩下一年半的任期,相信执政者一定听到选民声音,可是能不能改弦更张就另当别论了。环球时报:对有关“2020统一时间表”的讨论,您怎么看?赵建民:“2020年”的说法,我相信肯定是网络上流传出来的,不用太过认真。我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当然存在。现阶段谈“武统”也越来越不切合实际。两岸1979年以前出现过武装冲突,但那时候双方互不来往,可现在两岸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贸易,民众一年至少有七八百万人次的互相交流,而且很快就会超过千万人次。这使得两岸的情境跟1979年以前完全不一样,冲突的模式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认为两岸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