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QA6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张显耀:两岸关系未来走向在于台湾主流民意/e3pmh1fmg/e3pmt8gfv【环球网综合报道】台“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委”张显耀15日在谈到马英九第二任期的两岸关系时指出,“未来决定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在台湾的主流民意”。台湾“中央社”15日报道, 张显耀15日上午应邀在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举行的首届汉青大陆研究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致词时,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做出相关阐述。他指出,担任“陆委会副主委”3个月以来接见许多来自美国、日本、欧盟、非洲等地客人,大家都关切马英九过去4年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关键是什么,也关心马英九未来4年第二任期的两岸关系发展。 张显耀说,他整理与历来两岸关系相关法律条文、大法官“释宪”和解释文、各项文件等,归纳出马英九过去4年的两岸关系有几个要点:一、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重启两岸对话;二、创建两岸制度化协商,解决两岸现存问题;三、透过上述协商签署16项协议,具体呈现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他指出,两岸能够和平发展,关键在马英九2008年上任后与大陆有默契,那就是“九二共识”,而进一步解释就是“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务实定位两岸关系”,且有5个要点。张显耀表示,第一是“宪法”是马英九任内推动和处理两岸事务最高的指导原则,而“陆委会”日前民调也显示,支持“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推动‘不独、不统、不武’”的台湾民众比例高达7成6。他说,第二是两岸关系在“宪法”架构下,定位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任何一任‘总统’和历届‘陆委会’在推动两岸关系时,都没有违‘宪’、违法”,都是根据上述“宪法”和法律来推动。第三,张显耀说,“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宪法”表述,也是法律定位,且最为务实。张显耀表示,第四是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第五是两岸“互不否认现状”,这也是强化两岸政治互信最重要的关键和基础。他认为,未来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两岸经济互惠的深化,“我们希望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的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和海关合作等协议,能都在明年底完成签署”;二是两岸政治互信的强化。13397399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baitao环球网133973994000011["9CaKrnJvEeP","9CaKrnJvDGZ","9CaKrnJvuPA","9CaKrnJvtZF","9CaKrnJuY8Q"]{"email":"libaitao@huanqiu.com","name":"libaitao"}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委”张显耀15日在谈到马英九第二任期的两岸关系时指出,“未来决定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在台湾的主流民意”。台湾“中央社”15日报道, 张显耀15日上午应邀在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举行的首届汉青大陆研究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致词时,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做出相关阐述。他指出,担任“陆委会副主委”3个月以来接见许多来自美国、日本、欧盟、非洲等地客人,大家都关切马英九过去4年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关键是什么,也关心马英九未来4年第二任期的两岸关系发展。 张显耀说,他整理与历来两岸关系相关法律条文、大法官“释宪”和解释文、各项文件等,归纳出马英九过去4年的两岸关系有几个要点:一、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重启两岸对话;二、创建两岸制度化协商,解决两岸现存问题;三、透过上述协商签署16项协议,具体呈现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他指出,两岸能够和平发展,关键在马英九2008年上任后与大陆有默契,那就是“九二共识”,而进一步解释就是“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务实定位两岸关系”,且有5个要点。张显耀表示,第一是“宪法”是马英九任内推动和处理两岸事务最高的指导原则,而“陆委会”日前民调也显示,支持“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推动‘不独、不统、不武’”的台湾民众比例高达7成6。他说,第二是两岸关系在“宪法”架构下,定位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任何一任‘总统’和历届‘陆委会’在推动两岸关系时,都没有违‘宪’、违法”,都是根据上述“宪法”和法律来推动。第三,张显耀说,“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宪法”表述,也是法律定位,且最为务实。张显耀表示,第四是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第五是两岸“互不否认现状”,这也是强化两岸政治互信最重要的关键和基础。他认为,未来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两岸经济互惠的深化,“我们希望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的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和海关合作等协议,能都在明年底完成签署”;二是两岸政治互信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