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4NpM59r7作者:张若taiwan.huanqiu.comarticle谈判进度明显缓慢,疑似刻意拖延时间,台与美关税谈判被质疑黑箱操作/e3pmh1fmg/e3pmh1g6o【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新措施将在8月1日生效,但台湾一直没在公布的名单上,引发岛内各界猜测。有分析称,关税谈判进展缓慢,可能与民进党操弄的“大罢免”有关。岛内舆论评论称,台湾的谈判犹如黑箱操作,只剩下政治考量。想拖过“大罢免”之后?据台湾《经济日报》7月13日报道,日前率队谈判的台“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12日清晨返回台湾,随后“行政院”发布新闻稿称,郑丽君及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杨珍妮率领的谈判团队,于美东时间8日与美方谈判团队就“对等关税”等经贸议题进行第三轮会晤。郑丽君称,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双方盼8月1日前完成协议,届时会有最终结果”。她还说,许多地区收到美方关税信函后仍继续谈判。台湾联合新闻网13日称,郑丽君仅说“目前进入关键阶段”,相较于先前赖清德当局一再强调会争取入列首波名单,现在明显进度缓慢,“这种微妙的氛围转变,给人不小的想象空间,难道是怕‘掀牌’的结果会影响大罢免吗?”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13日撰文称,从台湾角度看,已经做了这么多,为什么美国还不买账,不肯同意台湾一个比较可接受的关税税率?其中有两个可能因素。首先,原先美国对台湾设定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2%,是因为去年台湾对美贸易顺差率为64%,美方为了表示“仁慈”,只课征一半税率。但今年台湾对美出口的顺差率达到更高的72%,换句话说,台湾的“对等关税”税率应为36%,“我们担心美国会以这个最新的数据,来要求台湾作出更多让步”。其次,美国对于台湾的一些非贸易障碍有很多怨言,包括岛内要求有美猪与美牛产品标示、转基因食品不得进入校园,以及对美国稻米进口限额等。这次美国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要求台湾废除这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与食品安全有关,如果废除的话,必定会在岛内引发很大反弹,这可能是民进党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大罢免”投票在即的当下。林祖嘉称,一方面是接受高额的关税,另一方面是接受美国的种种不合理要求。“这些都是民进党面对大罢免时所无法承受的。是不是有可能,赖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延到大罢免之后宣布?毕竟民进党最在意的是大罢免的结果,至于关税的高低,或是同意美国各种要求,相比之下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目前岛内质疑,台“行政院”谈判团队是想刻意拖过“大罢免”投票日,以免影响民众投票意向。据台湾“风传媒”报道,财经领域的脸书主页“逻辑投资”推测,谈判团队可能不会在7月26日之前轻易让步,因此美方仍可能寄送关税通知书进一步施压,且税率达到25%—32%的几率仍是存在的。该主页认为,7月26日到31日,双方则可能加速推进谈判进度并达成协议。被批没有公开报告据台湾FTNN新闻网12日报道,针对近日岛内传出民进党当局可能开放转基因食品与美牛内脏等进口限制一事,台湾万宝投顾投资总监蔡明彰表示,岛内农牧户人口占10.1%,食品安全问题恐影响“大罢免”,尤其农业族群对此高度敏感,将是政治与经贸谈判双重考验。他表示,2024年台湾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达1218亿元新台币,其中美牛223亿元居冠,对美方而言,是极具价值的筹码。若开放美牛内脏等肉品限制,恐触动民众敏感神经,进一步冲击7月26日“大罢免”投票氛围。身兼民众党主席的“立委”黄国昌13日称,关税是很重要且严肃的问题,涉及到民众权利义务,对台湾经济影响很大。他表示,台湾行政部门应该清楚地报告关税谈判进展。黄国昌称,当初在2014年赖清德曾公开说,整个协议磋商过程中,如果没有向社会负责任地报告、让“国会”能够参与的话,就是“彻彻底底的黑箱作业”,台湾社会无法接受。台湾《联合报》一篇评论称,有别于日韩谈判代表清楚交代谈判细节,台湾不公开谈判立场、未公布交换条件、不让民意代表监督,犹如在黑箱操作,且谈判团队未见对产业发展有深入了解及具备实战谈判经验的专业人士,谈判似乎只剩下政治考虑。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批评称,要换取美国较低的税率,台湾没有面子可卖,必须吞下美方条件,当局却不愿坦诚以告。真正的挑战并非仅是关税美国政府目前宣布的对日本与韩国税率都是25%,越南及菲律宾税率则为20%。台湾原本税率为32%,最终新税率能谈到多少,受到岛内高度关注。台湾旅美教授翁履中12日在其脸书主页发文称,台湾输美产品中属于“非232条款”产业者仅占33%;相比之下,日韩该类产业占比达61%,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此结构特征显示,台湾出口极度集中在半导体与电子零件等高科技产品,而这些领域尚处于美方“232条款”框架内,尚未正式纳入课税清单。他坦言,若台湾关税最终落在15%—20%区间,可能并非因为美方对台特殊优待,而是台湾在此波谈判中角色有限,甚至没那么重要。翁履中表示,即使关税比32%低,新台币升值叠加关税成本,对平均毛利仅18%的台湾中小企业来说,依然可能构成沉重负担。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亚洲计划非常驻研究员弗里德曼近日发表报告称,台湾半导体产业拥有全球领先优势,使其相对有能力承受关税所带来的短期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关税所引发的,将不仅是贸易问题,更可能进一步削弱台湾在区域内的战略位置与安全保障。报告分析称,美国若因经济代价升高而在区域影响力上退缩,将降低对大陆施压的筹码。此外,美国一方面欢迎台积电赴美投资,另一方面却对台湾课征高额关税,“此举也可能动摇台湾民众对台美伙伴关系的信任,对本已复杂的中美之间平衡更添变量”。报告还提到,尽管台美达成协议也难以根本改变大环境趋势,台湾部分低利润产业或面临新兴竞争压力。同时,台湾在安全层面的“吓阻力”也逐渐减弱,经济与政治层面都暴露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因此,“台湾真正面对的挑战,并非来自单一的关税政策,而是从经济转型、安全战略到政治信任的全面压力”。特朗普上任后,民进党当局为了讨好美国,先是在2月初台积电宣布增加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接着台“行政院”组团带领近200个台湾厂商赴美投资考察,“行政院秘书长”甚至说,“要协助让美国再次伟大”。4月初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赖当局宣布将每年的防务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5月初新台币突然大幅升值;6月,台“行政院”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协助美国建设阿拉斯加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路透社近日引述3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台湾“中油”初步洽谈收购美国页岩气制造生产事宜。由于美国政府一再将增加美国能源进口与关税政策挂钩,“中油此举将有助台湾取得更多政治筹码”。报道称,“中油”近几个月一直在探索收购由公共和私募股权支持、活跃在页岩层区域的现有或即将落成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台湾中时新闻网称,一旦确认美制整车可享零关税进口,势将对台湾汽车制造与销售产生直接冲击,台湾自产车未来竞争力恐面临严峻挑战。台湾前“经济部长”尹启铭称,4月2日美国公布的台湾对等关税高达32%,恰好证明了4月9日民进党中常会传出的所谓“脱中入美”的主张是陷台湾经济走上绝路。今年上半年台湾对美国出口增长率高达51.4%,占台湾出口的27.9%,对美货品贸易顺差达552亿美元,增长率达113%,占台湾总顺差557亿美元的99%。换言之,“脱中入美”持续推升对美贸易顺差,对台湾出口造成的风险之一就是在美国致力于消除贸易逆差的目标下,遭到高关税的制裁。风险之二是顺差带来新台币升值,此噩梦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因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发生过。而今新台币对美元升值又蠢蠢欲动,今年4月底至5月5日新台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约6.2%,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27日升值了约12.3%。尹启铭称,出口之外,投资“脱中入美”则是在掏空台湾产业。能够投资美国的企业通常具一定规模,无法前往美国投资的中小企业只有关门一途。而赴美投资的企业要将供应链等配套企业带走,也不能产生带动出口的效应,造成台湾产业空心化。尹启铭称,两岸之间台湾的贸易顺差最高曾达近1005亿美元,大陆占台湾出口比重最高达43.9%,是长期带动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脱中入美”一方面正丢弃大陆庞大的市场商机,另一方面对美则遭遇高关税与新台币升值双面夹杀、产业出走的反噬,“台湾两头皆空,经济岂非走上绝路之途?”175243191607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2446939339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新措施将在8月1日生效,但台湾一直没在公布的名单上,引发岛内各界猜测。有分析称,关税谈判进展缓慢,可能与民进党操弄的“大罢免”有关。岛内舆论评论称,台湾的谈判犹如黑箱操作,只剩下政治考量。想拖过“大罢免”之后?据台湾《经济日报》7月13日报道,日前率队谈判的台“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12日清晨返回台湾,随后“行政院”发布新闻稿称,郑丽君及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杨珍妮率领的谈判团队,于美东时间8日与美方谈判团队就“对等关税”等经贸议题进行第三轮会晤。郑丽君称,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双方盼8月1日前完成协议,届时会有最终结果”。她还说,许多地区收到美方关税信函后仍继续谈判。台湾联合新闻网13日称,郑丽君仅说“目前进入关键阶段”,相较于先前赖清德当局一再强调会争取入列首波名单,现在明显进度缓慢,“这种微妙的氛围转变,给人不小的想象空间,难道是怕‘掀牌’的结果会影响大罢免吗?”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13日撰文称,从台湾角度看,已经做了这么多,为什么美国还不买账,不肯同意台湾一个比较可接受的关税税率?其中有两个可能因素。首先,原先美国对台湾设定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2%,是因为去年台湾对美贸易顺差率为64%,美方为了表示“仁慈”,只课征一半税率。但今年台湾对美出口的顺差率达到更高的72%,换句话说,台湾的“对等关税”税率应为36%,“我们担心美国会以这个最新的数据,来要求台湾作出更多让步”。其次,美国对于台湾的一些非贸易障碍有很多怨言,包括岛内要求有美猪与美牛产品标示、转基因食品不得进入校园,以及对美国稻米进口限额等。这次美国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要求台湾废除这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与食品安全有关,如果废除的话,必定会在岛内引发很大反弹,这可能是民进党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大罢免”投票在即的当下。林祖嘉称,一方面是接受高额的关税,另一方面是接受美国的种种不合理要求。“这些都是民进党面对大罢免时所无法承受的。是不是有可能,赖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延到大罢免之后宣布?毕竟民进党最在意的是大罢免的结果,至于关税的高低,或是同意美国各种要求,相比之下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目前岛内质疑,台“行政院”谈判团队是想刻意拖过“大罢免”投票日,以免影响民众投票意向。据台湾“风传媒”报道,财经领域的脸书主页“逻辑投资”推测,谈判团队可能不会在7月26日之前轻易让步,因此美方仍可能寄送关税通知书进一步施压,且税率达到25%—32%的几率仍是存在的。该主页认为,7月26日到31日,双方则可能加速推进谈判进度并达成协议。被批没有公开报告据台湾FTNN新闻网12日报道,针对近日岛内传出民进党当局可能开放转基因食品与美牛内脏等进口限制一事,台湾万宝投顾投资总监蔡明彰表示,岛内农牧户人口占10.1%,食品安全问题恐影响“大罢免”,尤其农业族群对此高度敏感,将是政治与经贸谈判双重考验。他表示,2024年台湾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达1218亿元新台币,其中美牛223亿元居冠,对美方而言,是极具价值的筹码。若开放美牛内脏等肉品限制,恐触动民众敏感神经,进一步冲击7月26日“大罢免”投票氛围。身兼民众党主席的“立委”黄国昌13日称,关税是很重要且严肃的问题,涉及到民众权利义务,对台湾经济影响很大。他表示,台湾行政部门应该清楚地报告关税谈判进展。黄国昌称,当初在2014年赖清德曾公开说,整个协议磋商过程中,如果没有向社会负责任地报告、让“国会”能够参与的话,就是“彻彻底底的黑箱作业”,台湾社会无法接受。台湾《联合报》一篇评论称,有别于日韩谈判代表清楚交代谈判细节,台湾不公开谈判立场、未公布交换条件、不让民意代表监督,犹如在黑箱操作,且谈判团队未见对产业发展有深入了解及具备实战谈判经验的专业人士,谈判似乎只剩下政治考虑。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批评称,要换取美国较低的税率,台湾没有面子可卖,必须吞下美方条件,当局却不愿坦诚以告。真正的挑战并非仅是关税美国政府目前宣布的对日本与韩国税率都是25%,越南及菲律宾税率则为20%。台湾原本税率为32%,最终新税率能谈到多少,受到岛内高度关注。台湾旅美教授翁履中12日在其脸书主页发文称,台湾输美产品中属于“非232条款”产业者仅占33%;相比之下,日韩该类产业占比达61%,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此结构特征显示,台湾出口极度集中在半导体与电子零件等高科技产品,而这些领域尚处于美方“232条款”框架内,尚未正式纳入课税清单。他坦言,若台湾关税最终落在15%—20%区间,可能并非因为美方对台特殊优待,而是台湾在此波谈判中角色有限,甚至没那么重要。翁履中表示,即使关税比32%低,新台币升值叠加关税成本,对平均毛利仅18%的台湾中小企业来说,依然可能构成沉重负担。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亚洲计划非常驻研究员弗里德曼近日发表报告称,台湾半导体产业拥有全球领先优势,使其相对有能力承受关税所带来的短期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关税所引发的,将不仅是贸易问题,更可能进一步削弱台湾在区域内的战略位置与安全保障。报告分析称,美国若因经济代价升高而在区域影响力上退缩,将降低对大陆施压的筹码。此外,美国一方面欢迎台积电赴美投资,另一方面却对台湾课征高额关税,“此举也可能动摇台湾民众对台美伙伴关系的信任,对本已复杂的中美之间平衡更添变量”。报告还提到,尽管台美达成协议也难以根本改变大环境趋势,台湾部分低利润产业或面临新兴竞争压力。同时,台湾在安全层面的“吓阻力”也逐渐减弱,经济与政治层面都暴露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因此,“台湾真正面对的挑战,并非来自单一的关税政策,而是从经济转型、安全战略到政治信任的全面压力”。特朗普上任后,民进党当局为了讨好美国,先是在2月初台积电宣布增加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接着台“行政院”组团带领近200个台湾厂商赴美投资考察,“行政院秘书长”甚至说,“要协助让美国再次伟大”。4月初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赖当局宣布将每年的防务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5月初新台币突然大幅升值;6月,台“行政院”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协助美国建设阿拉斯加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路透社近日引述3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台湾“中油”初步洽谈收购美国页岩气制造生产事宜。由于美国政府一再将增加美国能源进口与关税政策挂钩,“中油此举将有助台湾取得更多政治筹码”。报道称,“中油”近几个月一直在探索收购由公共和私募股权支持、活跃在页岩层区域的现有或即将落成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台湾中时新闻网称,一旦确认美制整车可享零关税进口,势将对台湾汽车制造与销售产生直接冲击,台湾自产车未来竞争力恐面临严峻挑战。台湾前“经济部长”尹启铭称,4月2日美国公布的台湾对等关税高达32%,恰好证明了4月9日民进党中常会传出的所谓“脱中入美”的主张是陷台湾经济走上绝路。今年上半年台湾对美国出口增长率高达51.4%,占台湾出口的27.9%,对美货品贸易顺差达552亿美元,增长率达113%,占台湾总顺差557亿美元的99%。换言之,“脱中入美”持续推升对美贸易顺差,对台湾出口造成的风险之一就是在美国致力于消除贸易逆差的目标下,遭到高关税的制裁。风险之二是顺差带来新台币升值,此噩梦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因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发生过。而今新台币对美元升值又蠢蠢欲动,今年4月底至5月5日新台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约6.2%,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27日升值了约12.3%。尹启铭称,出口之外,投资“脱中入美”则是在掏空台湾产业。能够投资美国的企业通常具一定规模,无法前往美国投资的中小企业只有关门一途。而赴美投资的企业要将供应链等配套企业带走,也不能产生带动出口的效应,造成台湾产业空心化。尹启铭称,两岸之间台湾的贸易顺差最高曾达近1005亿美元,大陆占台湾出口比重最高达43.9%,是长期带动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脱中入美”一方面正丢弃大陆庞大的市场商机,另一方面对美则遭遇高关税与新台币升值双面夹杀、产业出走的反噬,“台湾两头皆空,经济岂非走上绝路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