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jEppBAAXI作者:鲲屿哨所工作室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湾知名政治评论员唐湘龙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台湾已回中国怀抱”在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e3pmh1fmg/e3pmh1g6o【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但近期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公然否认台湾有光复节,美台勾连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谬论。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专访了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唐湘龙。他1964年1月出生在台北,祖籍湖南,系台湾知名媒体人。“抹掉光复节,在战后国际秩序论述中根本讲不通”环球时报: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否认台湾有光复节,究竟包藏怎样的祸心?唐湘龙:民进党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是一群在日据时期受过“皇民化”教育的所谓“台籍日本人”后裔。民进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受到许多来自在日本受“皇民化”教育的台湾人的所谓海外资本的援助。战后台湾的“台独”势力主要有两支:一支是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就是日本殖民台湾50年所留下来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希望以“独立”之名脱离中国;另外一支是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所形成的“亲美系台独”。基于这样的背景,民进党当然不可能接受“光复”的说法,因为这跟其“台独史观”存在核心矛盾。台湾和朝鲜半岛,都是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殖民地。日本战败后,这两个地方都有光复节,像韩国的光复节就定在8月15日,即日本战败投降的那一天。台湾的光复节定在10月25日,是为纪念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本降书。至于南京受降的9月3日,台湾定为“军人节”。在民进党的所谓“台独”意识中,他们认为“军人节”和自己没有关系,因为是在南京定的,对“光复节”则感到相当“刺耳”。可以说,民进党对光复节的敌对,比对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纪念日以及9月3日的“军人节”更强烈。在他们看来,如果接受了光复节,就必须接受从1943年的《开罗宣言》到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战后国际秩序的主流论述,也就没有办法再谈“台独”。但抹掉光复节,在整个战后国际秩序的论述中是根本讲不通的。环球时报:近期美台一些人勾连炒作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您认为有哪些漏洞?唐湘龙:“台湾地位未定论”其实是一个很虚弱、很空洞的说法。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是上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来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岸处于分隔状态。为了解决战后日本的地位问题,1951年有关方面签署所谓的“旧金山和约”(中国和苏联都不承认——编者注),美国既不想把签署权交给台湾的国民党方面,因为担心两岸关系出现变化,也不想交给当时和美国势同水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抛出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 多年来,美国一些人一直在玩文字游戏,也让岛内的“亲美系台独”仿佛找到了“台湾战后归属仍然不确定,而不是归还给中国”的所谓“证据”。但实际上,美国总统中只有杜鲁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提到过一次,之后不管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还是尼克松、卡特,一直到今天的特朗普,从来没有一位总统敢把当年杜鲁门的那句话再复述一遍。此外,美国历任副总统、国务卿,或者重要官员譬如国防部长、太平洋战区司令,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提到杜鲁门那句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可以说,杜鲁门这句话在美国主体论述中没什么重要性,在那之后中美又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对于一个中国立场的认识和接受是没有疑问的。因此,民进党谈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跟整个国际法律架构脱节,跟中美之间的政治现实也是脱节的,完完全全是基于台湾内部政治市场消费的需要,是“台独”本身“出口转内销”最主要的凭借。日前,“美国在台协会”在没有任何人具名的情况下,重新陈述所谓“台湾地位未定”,呼应民进党当局的讲法。美国在时隔75年后,重新把“台湾地位未定论”从早已作古的杜鲁门嘴里挖出来,目的是增加与中国后续对话和谈判的筹码,也就是把“台湾地位未定论”筹码化。毕竟美国的筹码如今不多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并非由日本开启”环球时报:在您看来台湾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唐湘龙:国际社会中承认台湾的国家非常少。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都陆陆续续和台湾断绝了所谓的“外交关系”。所以才会有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联合国唯一认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两岸同属一中,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个“三段性论述”在二战尤其是1971年之后,在国际社会上是被普遍承认的。所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其建交公报开头几乎都会有这样一段话。所以,一个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从来都不是问题。这就是法理和制度层面的现实,只不过两岸政治上的对立目前还没有解决。而两岸要安排终极政治统一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有外在力量以自己的利益可能牵涉其中遭到破坏为由插手。关键就是美国,但美国目前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正在快速消减中。环球时报:今年以来,赖清德一再以“终战”称呼抗战胜利80周年。据您了解的情况,岛内对此反应如何?唐湘龙:“终战”并不是二战结束的标准法律用语,也不是二战结束进行政治安排时大家都认可的描述,是日本片面的政治语言。民进党成立后,重新选择能够融入自己“台独史观”的政治用语。其实,“终战”这种非常有日本腔调的论述,民进党内部不是只有赖清德使用,过去的“老台独”,以及陈水扁和蔡英文都使用过。借着8月15日这天使用“终战”,民进党意图抛弃光复节。但除了“台独”以外,即使是今天民进党当政之下,台湾当局文书都不会使用“终战”这个字眼。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家的纪念感会比较强。而且二战已经结束80年,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有二战切身记忆、有被日本殖民经历的人,都已经老去或过世。1945年之前的日本殖民历史,慢慢地可能就不再能用真人现身说法的方式进行具体控诉了。与此同时,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国际政治新论述和新操作手法,推翻了美国自己大力宣传的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也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这里不能不提“大罢免”。赖清德本来寄望能够翻转政治困局,但这种倒行逆施的手法遭遇大失败,赖清德目前的支持率极低。他提出的所有政治主张和论述,在岛内所遭遇的反击和反扑都是空前的。所以可以看到,岛内对“终战”以及“台湾没有光复节”的批判,比过去要强烈很多。民进党面对这种批判,总体表现也很心虚。环球时报:民进党一直在提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现代化的所谓“贡献”。您对此怎么看?唐湘龙:这是美化殖民主义常用的话术之一,一些既得利益者总是用这种方式为殖民者辩护,台湾尤其严重。台湾人总喜欢对照韩国,但韩国朝野对抗非常激烈,在其内部,如果你歌颂日本殖民时代,也一定会受到非常严厉的社会批判。可是在台湾,“台独”非常嚣张。这些“皇民化台独”分子的终极目标就是自我否认是中国人,否认“台湾归还中国”这个战后安排的确定性,寻求以“台湾独立”为名建立“新政权”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一直在极力丑化“台湾成为中国一部分”的正当性,同时美化日本殖民作为。但实际上,就连日本许多文字记录中都清楚地强调,几百万台湾人在日据时期过得非常艰难,除了少部分当汉奸的那批人。绝大多数台湾人在日本殖民时期都受到深重的镇压迫害,不仅经济待遇差,政治上也是“二等人”。不过,这些人的话语权比较弱,留下来的很多二战记忆都不属于他们。进一步讲,台湾的现代化建设是刘铭传开启的。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朝不仅在台湾正式设省,而且很多现代化设备如铁路、电信等,都在台湾先行试验。因此日本占领的时候,台湾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已经正在快速现代化的社会。日本之后在台湾所采取的动作,是在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所做建设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而且主要是为了服务其军事扩张。“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环球时报:您最敬佩的抗日英雄是哪一位?唐湘龙:日军占领台湾后,岛内一直有民间抗日队伍进行激烈反抗。像简大狮和林少猫,他们在台湾北中南地区抗击日军。后期还有电影《赛德克巴莱》所展现的雾社赛德克人抗日历史。我最敬佩的抗日英雄就是《赛德克巴莱》中的原型莫那·鲁道。他的抗日事迹非常壮烈,族群几乎所有的男丁都遭到屠杀。环球时报:您认为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如何理解光复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唐湘龙:没有抗战胜利,当然就没有台湾光复。中美苏三国发布《开罗宣言》的时候,中国最在乎的就是二战结束后日本从中国窃占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都要归还中国。日本战败对于中国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澎的回归,没有这点,就不会有台湾光复节。对台湾来讲,光复的意义在于1945年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绝大多数台湾人对此热烈欢迎,他们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可以说,无论在情感上还是政治现实上,“台湾已经回到中国怀抱”这一点在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环球时报:台湾哪些建筑、街道等体现了光复的历史痕迹?唐湘龙:譬如前不久花莲一个堰塞湖溃堤导致洪灾,受灾的那个乡就叫“光复乡”。“光复”这两个字在台湾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10月25日台湾光复这段历史。另外,台湾许多地方都有“光复路”,不少地方还有光复高中、光复中学,一些人还取名“光复”,像民进党籍澎湖县长陈光复,不用问就知道,他肯定是10月25日出生的。所以,“光复”这个词在台湾非常长时间内都是一个正面字眼,表达一种纪念。我记得小时候,台湾光复节这天不只放假,台湾省政府还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这些年,台湾光复节的纪念活动基本没有了。不仅是因为民进党上台的关系,还因为李登辉当政时期把“台湾省”虚化了。可以说,对我们这一世代来讲,不管是当局还是民间,台湾光复这一天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和民进党所表现出来的冷淡态度完全不同。环球时报:看了九三阅兵,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唐湘龙:这是中华民族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8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军事力量的一次完整展示。只要你自认是中国人,都会从中得到强烈的自信和感动。这是一次民族的阅兵,要安抚的是这个民族曾经遭受的伤痛。来源:鲲屿哨所工作室17604661428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048241200611[]{"email":"liuqian@huanqiu.com","name":"刘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但近期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公然否认台湾有光复节,美台勾连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谬论。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专访了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唐湘龙。他1964年1月出生在台北,祖籍湖南,系台湾知名媒体人。“抹掉光复节,在战后国际秩序论述中根本讲不通”环球时报: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否认台湾有光复节,究竟包藏怎样的祸心?唐湘龙:民进党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是一群在日据时期受过“皇民化”教育的所谓“台籍日本人”后裔。民进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受到许多来自在日本受“皇民化”教育的台湾人的所谓海外资本的援助。战后台湾的“台独”势力主要有两支:一支是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就是日本殖民台湾50年所留下来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希望以“独立”之名脱离中国;另外一支是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所形成的“亲美系台独”。基于这样的背景,民进党当然不可能接受“光复”的说法,因为这跟其“台独史观”存在核心矛盾。台湾和朝鲜半岛,都是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殖民地。日本战败后,这两个地方都有光复节,像韩国的光复节就定在8月15日,即日本战败投降的那一天。台湾的光复节定在10月25日,是为纪念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本降书。至于南京受降的9月3日,台湾定为“军人节”。在民进党的所谓“台独”意识中,他们认为“军人节”和自己没有关系,因为是在南京定的,对“光复节”则感到相当“刺耳”。可以说,民进党对光复节的敌对,比对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纪念日以及9月3日的“军人节”更强烈。在他们看来,如果接受了光复节,就必须接受从1943年的《开罗宣言》到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战后国际秩序的主流论述,也就没有办法再谈“台独”。但抹掉光复节,在整个战后国际秩序的论述中是根本讲不通的。环球时报:近期美台一些人勾连炒作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您认为有哪些漏洞?唐湘龙:“台湾地位未定论”其实是一个很虚弱、很空洞的说法。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是上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来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岸处于分隔状态。为了解决战后日本的地位问题,1951年有关方面签署所谓的“旧金山和约”(中国和苏联都不承认——编者注),美国既不想把签署权交给台湾的国民党方面,因为担心两岸关系出现变化,也不想交给当时和美国势同水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抛出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 多年来,美国一些人一直在玩文字游戏,也让岛内的“亲美系台独”仿佛找到了“台湾战后归属仍然不确定,而不是归还给中国”的所谓“证据”。但实际上,美国总统中只有杜鲁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提到过一次,之后不管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还是尼克松、卡特,一直到今天的特朗普,从来没有一位总统敢把当年杜鲁门的那句话再复述一遍。此外,美国历任副总统、国务卿,或者重要官员譬如国防部长、太平洋战区司令,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提到杜鲁门那句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可以说,杜鲁门这句话在美国主体论述中没什么重要性,在那之后中美又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对于一个中国立场的认识和接受是没有疑问的。因此,民进党谈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跟整个国际法律架构脱节,跟中美之间的政治现实也是脱节的,完完全全是基于台湾内部政治市场消费的需要,是“台独”本身“出口转内销”最主要的凭借。日前,“美国在台协会”在没有任何人具名的情况下,重新陈述所谓“台湾地位未定”,呼应民进党当局的讲法。美国在时隔75年后,重新把“台湾地位未定论”从早已作古的杜鲁门嘴里挖出来,目的是增加与中国后续对话和谈判的筹码,也就是把“台湾地位未定论”筹码化。毕竟美国的筹码如今不多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并非由日本开启”环球时报:在您看来台湾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唐湘龙:国际社会中承认台湾的国家非常少。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都陆陆续续和台湾断绝了所谓的“外交关系”。所以才会有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联合国唯一认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两岸同属一中,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个“三段性论述”在二战尤其是1971年之后,在国际社会上是被普遍承认的。所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其建交公报开头几乎都会有这样一段话。所以,一个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从来都不是问题。这就是法理和制度层面的现实,只不过两岸政治上的对立目前还没有解决。而两岸要安排终极政治统一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有外在力量以自己的利益可能牵涉其中遭到破坏为由插手。关键就是美国,但美国目前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正在快速消减中。环球时报:今年以来,赖清德一再以“终战”称呼抗战胜利80周年。据您了解的情况,岛内对此反应如何?唐湘龙:“终战”并不是二战结束的标准法律用语,也不是二战结束进行政治安排时大家都认可的描述,是日本片面的政治语言。民进党成立后,重新选择能够融入自己“台独史观”的政治用语。其实,“终战”这种非常有日本腔调的论述,民进党内部不是只有赖清德使用,过去的“老台独”,以及陈水扁和蔡英文都使用过。借着8月15日这天使用“终战”,民进党意图抛弃光复节。但除了“台独”以外,即使是今天民进党当政之下,台湾当局文书都不会使用“终战”这个字眼。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家的纪念感会比较强。而且二战已经结束80年,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有二战切身记忆、有被日本殖民经历的人,都已经老去或过世。1945年之前的日本殖民历史,慢慢地可能就不再能用真人现身说法的方式进行具体控诉了。与此同时,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国际政治新论述和新操作手法,推翻了美国自己大力宣传的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也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这里不能不提“大罢免”。赖清德本来寄望能够翻转政治困局,但这种倒行逆施的手法遭遇大失败,赖清德目前的支持率极低。他提出的所有政治主张和论述,在岛内所遭遇的反击和反扑都是空前的。所以可以看到,岛内对“终战”以及“台湾没有光复节”的批判,比过去要强烈很多。民进党面对这种批判,总体表现也很心虚。环球时报:民进党一直在提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现代化的所谓“贡献”。您对此怎么看?唐湘龙:这是美化殖民主义常用的话术之一,一些既得利益者总是用这种方式为殖民者辩护,台湾尤其严重。台湾人总喜欢对照韩国,但韩国朝野对抗非常激烈,在其内部,如果你歌颂日本殖民时代,也一定会受到非常严厉的社会批判。可是在台湾,“台独”非常嚣张。这些“皇民化台独”分子的终极目标就是自我否认是中国人,否认“台湾归还中国”这个战后安排的确定性,寻求以“台湾独立”为名建立“新政权”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一直在极力丑化“台湾成为中国一部分”的正当性,同时美化日本殖民作为。但实际上,就连日本许多文字记录中都清楚地强调,几百万台湾人在日据时期过得非常艰难,除了少部分当汉奸的那批人。绝大多数台湾人在日本殖民时期都受到深重的镇压迫害,不仅经济待遇差,政治上也是“二等人”。不过,这些人的话语权比较弱,留下来的很多二战记忆都不属于他们。进一步讲,台湾的现代化建设是刘铭传开启的。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朝不仅在台湾正式设省,而且很多现代化设备如铁路、电信等,都在台湾先行试验。因此日本占领的时候,台湾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已经正在快速现代化的社会。日本之后在台湾所采取的动作,是在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所做建设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而且主要是为了服务其军事扩张。“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环球时报:您最敬佩的抗日英雄是哪一位?唐湘龙:日军占领台湾后,岛内一直有民间抗日队伍进行激烈反抗。像简大狮和林少猫,他们在台湾北中南地区抗击日军。后期还有电影《赛德克巴莱》所展现的雾社赛德克人抗日历史。我最敬佩的抗日英雄就是《赛德克巴莱》中的原型莫那·鲁道。他的抗日事迹非常壮烈,族群几乎所有的男丁都遭到屠杀。环球时报:您认为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如何理解光复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唐湘龙:没有抗战胜利,当然就没有台湾光复。中美苏三国发布《开罗宣言》的时候,中国最在乎的就是二战结束后日本从中国窃占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都要归还中国。日本战败对于中国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澎的回归,没有这点,就不会有台湾光复节。对台湾来讲,光复的意义在于1945年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绝大多数台湾人对此热烈欢迎,他们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可以说,无论在情感上还是政治现实上,“台湾已经回到中国怀抱”这一点在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环球时报:台湾哪些建筑、街道等体现了光复的历史痕迹?唐湘龙:譬如前不久花莲一个堰塞湖溃堤导致洪灾,受灾的那个乡就叫“光复乡”。“光复”这两个字在台湾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10月25日台湾光复这段历史。另外,台湾许多地方都有“光复路”,不少地方还有光复高中、光复中学,一些人还取名“光复”,像民进党籍澎湖县长陈光复,不用问就知道,他肯定是10月25日出生的。所以,“光复”这个词在台湾非常长时间内都是一个正面字眼,表达一种纪念。我记得小时候,台湾光复节这天不只放假,台湾省政府还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这些年,台湾光复节的纪念活动基本没有了。不仅是因为民进党上台的关系,还因为李登辉当政时期把“台湾省”虚化了。可以说,对我们这一世代来讲,不管是当局还是民间,台湾光复这一天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和民进党所表现出来的冷淡态度完全不同。环球时报:看了九三阅兵,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唐湘龙:这是中华民族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8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军事力量的一次完整展示。只要你自认是中国人,都会从中得到强烈的自信和感动。这是一次民族的阅兵,要安抚的是这个民族曾经遭受的伤痛。来源:鲲屿哨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