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CZcM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前台湾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创办杂志为统一打拼/e3pmh1fmg/e3pmt8gfv纪欣卸任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后,发行《观察》月刊,11月10日将版的第3期封面设计已经出炉。 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纪欣今年5月3日卸任后,9月10日出版《观察》创刊号,如今11月10日将出版第3期刊物。纪欣在接受香港“中评社”专访时谈到出刊的理念,她希望透过月刊号召散在台湾各地隐性的统派,达到建立和平统一的理论及澄清“拒统迷思”,让人了解大陆细微改革等二大目的。谈到创办《观察》杂志的原因,纪欣表示,统盟主席是2年一任,她做满两任4年时有许多人支持她续任,但她希望留下一个民主范例坚持交棒、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于是思考未来要走的路。她担心2016年若是民进党再度执政,整个社会氛围会转向,基于希望维系台湾主张两岸统一的声音不坠,又认为台湾不缺政治团体、统派刊物却不多,于是决定成立《观察》月刊,希望号召散在台湾各地隐性统派,让支持统一的人不觉得孤单,不要误认台湾现在只有“维持现状”的声音。 她指出,《观察》月刊与其他许多杂志的内容呈现多所不同,一是每一期都有一篇人物专访,第一期创刊号是台湾退役上将许历农;第二期是前台大政治学教授胡佛;11月10日即将出版的第三期则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坐牢21年的政治受害人陈明忠,希望带给读者各种不同的政治面貌,如实表达台湾社会基层真实而多元的声音。她说,第二个不同是每期都点出两岸时局发展的“cover story”,例如创刊号是两岸ECFA与服贸协议;第二期是如何看待两岸的光辉十月与台湾光复;第三期就深入介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让月刊文章走向完全符合两岸时事脉动而不会落伍,不仅印刷精美,内容也精彩可读。第三个不同点,她表示每一期订定报道的方针与顺序,首先是以台湾为主的“台湾走向”,其次推向“两岸发展”、进而“民族复兴”与最后的“天下大势”,这是每一位台湾人都应该了解的时事,也希望达到建立和平统一的理论及澄清“拒统迷思”等二大目的。提到办杂志的甘苦处,她认为发行一本全新的月刊并不容易,如何打响知名度十分重要,所幸稿源不缺,不少大老前辈愿意投稿相助;让她能保持内容的水准素质;其次是经营,一开始外界担心立场偏颇,加上经费有限,所以遴聘的4位编辑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目前邀稿、改稿都由她自己负责,发行人兼总编辑。对于投入两岸和平统一工作的原因,纪欣表示,1979年4月她在美国留学受邀赴大陆参访。当时她立了二个志愿,一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富强,二是希望两岸和平统一;她所学不在理工科,无法参与国家富强,却因法律、史学背景,让她认为做为一个知识份子,至少可以写写文章、宣扬两岸和平发展,从此投入相关工作。她指出,1979年12月美丽岛事件后,曾返回台短暂观察后返美,1987年台湾解严,隔年她正式返台任教并投入妇女运动,后来因为新党邀她参选“国大”,她才因为从政的缘故,告别社会运动领域;在新党全盛时期担任“国大代表”期间,受到很多从政上的历练,有助于她日后担任统盟主席,如今转战传播界,也希望获得支持尽快站稳脚跟。13835305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baitao环球网138353052000011["9CaKrnJC1FT","9CaKrnJBYHX","9CaKrnJBLgR","9CaKrnJBlEn","9CaKrnJBd14"]//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1104/20131104100438500.jpg{"email":"libaitao@huanqiu.com","name":"libaitao"}
纪欣卸任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后,发行《观察》月刊,11月10日将版的第3期封面设计已经出炉。 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纪欣今年5月3日卸任后,9月10日出版《观察》创刊号,如今11月10日将出版第3期刊物。纪欣在接受香港“中评社”专访时谈到出刊的理念,她希望透过月刊号召散在台湾各地隐性的统派,达到建立和平统一的理论及澄清“拒统迷思”,让人了解大陆细微改革等二大目的。谈到创办《观察》杂志的原因,纪欣表示,统盟主席是2年一任,她做满两任4年时有许多人支持她续任,但她希望留下一个民主范例坚持交棒、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于是思考未来要走的路。她担心2016年若是民进党再度执政,整个社会氛围会转向,基于希望维系台湾主张两岸统一的声音不坠,又认为台湾不缺政治团体、统派刊物却不多,于是决定成立《观察》月刊,希望号召散在台湾各地隐性统派,让支持统一的人不觉得孤单,不要误认台湾现在只有“维持现状”的声音。 她指出,《观察》月刊与其他许多杂志的内容呈现多所不同,一是每一期都有一篇人物专访,第一期创刊号是台湾退役上将许历农;第二期是前台大政治学教授胡佛;11月10日即将出版的第三期则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坐牢21年的政治受害人陈明忠,希望带给读者各种不同的政治面貌,如实表达台湾社会基层真实而多元的声音。她说,第二个不同是每期都点出两岸时局发展的“cover story”,例如创刊号是两岸ECFA与服贸协议;第二期是如何看待两岸的光辉十月与台湾光复;第三期就深入介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让月刊文章走向完全符合两岸时事脉动而不会落伍,不仅印刷精美,内容也精彩可读。第三个不同点,她表示每一期订定报道的方针与顺序,首先是以台湾为主的“台湾走向”,其次推向“两岸发展”、进而“民族复兴”与最后的“天下大势”,这是每一位台湾人都应该了解的时事,也希望达到建立和平统一的理论及澄清“拒统迷思”等二大目的。提到办杂志的甘苦处,她认为发行一本全新的月刊并不容易,如何打响知名度十分重要,所幸稿源不缺,不少大老前辈愿意投稿相助;让她能保持内容的水准素质;其次是经营,一开始外界担心立场偏颇,加上经费有限,所以遴聘的4位编辑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目前邀稿、改稿都由她自己负责,发行人兼总编辑。对于投入两岸和平统一工作的原因,纪欣表示,1979年4月她在美国留学受邀赴大陆参访。当时她立了二个志愿,一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富强,二是希望两岸和平统一;她所学不在理工科,无法参与国家富强,却因法律、史学背景,让她认为做为一个知识份子,至少可以写写文章、宣扬两岸和平发展,从此投入相关工作。她指出,1979年12月美丽岛事件后,曾返回台短暂观察后返美,1987年台湾解严,隔年她正式返台任教并投入妇女运动,后来因为新党邀她参选“国大”,她才因为从政的缘故,告别社会运动领域;在新党全盛时期担任“国大代表”期间,受到很多从政上的历练,有助于她日后担任统盟主席,如今转战传播界,也希望获得支持尽快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