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J3pt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导演李岗谈哥哥李安:我知道他为何那么喜欢《色戒》/e3pmh1fmg/e3pmunk13台海网3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 李学清 文/图)李岗跟李安太像了:夹克衣,休闲裤,连说话的语调都像。因为太像,又因为哥哥李安是享誉国际的大导演,李岗每次一出现,更多地被称为“李安的弟弟”,而忽略了他也曾拿过亚太电影奖,而且是一个成功的影片制片人、发行人。虽然无奈,但与哥哥手足情深的他,在与导报记者谈起哥哥李安时,还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俨然是哥哥的最佳拉拉队员。很爱演戏 李安差点成了艺术电影导演年少时的李岗,显然比李安幸运得多:李安大学考了两年都没考上,李岗则考上了台湾大学航海系;李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靠老婆养,而李岗服完兵役之后就开始从商,生意做得还不错。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这次来参加厦门国际纪录片大会,也常被认错为哥哥李安吧?李岗(以下简称“李”):是啊,习惯了。我比哥哥小3岁,从小就跟着他。记:哥哥从小就想从事电影行业吗?李:李安当时在学校就是舞台剧男主角。暑假的时候,他就跟着话剧团去巡演,军队、纺织厂到处演,我暑假没事干就跟着他去混,所以我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色戒》,因为他就是邝裕民嘛——一上舞台就是自己的世界。记:所以他一开始是想当演员的吗?李:李安演戏的感觉蛮好,所以在他后来到美国拍片的时候,偶尔自己也会客串。他刚毕业时,本来想去法国念电影,后来还是决定去美国。现在想想这是对的,不然他可能走到艺术电影去了。记:他在美国不如意的时候,您有鼓励他吗?李:嗯,我当时去美国做生意,就住在他们家。当时李安还在餐厅打工,天天在家做饭。那时候我比较照顾他,后来我自己生意也做垮了,就成了难兄难弟。半路出家 写老爸故事荣获最佳剧本如果说哥哥李安的“电影梦”打小就有,那么弟弟李岗则是“半路出家”。记:那么你开始写剧本是什么时候?李:生意垮了,我就开始写小说。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李安寄了2个剧本回来,没想到居然得了奖,其中第一名就是《推手》。当时我小说写不出名堂,看了李安的剧本,就觉得(剧本)这个格式比较适合我,好像也不是很难嘛!记:好像隔了2年,您的剧本也得了第一名?李:是啊。1992年,我跟着我爸爸回江西探亲,我爸爸也是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去的,我们在江西待了2个多礼拜,让我感触非常深。这就是一个台湾的老爸爸带台湾的小儿子,回到大陆看老家老儿子的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回来我就花了一个多月,写了一个剧本投给了“新闻局”,结果就拿了第一名。记:两个儿子都得奖了,爸爸特别高兴吧。李:我爸看我得奖很高兴,结果一看那个故事,半年不跟我讲话,因为这是他心里面最痛的事情嘛。四十寻梦 在父兄反对中勇闯导演路剧本越写越顺手,李岗甚至不舍得把好剧本拿给别人去拍,一头扎进了导演的圈子里。没想到,哥哥这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记:您写剧本好好的,怎么突然又想起当导演?李:当年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白晓燕”绑架案,全台湾因为这件事都疯了,我就写了一个剧本,叫《条子阿不拉》。我舍不得把这个剧本交给别人拍,就想自己拍。记:《条子阿不拉》是您的第一部电影吧?当时有跟李安取经吗?李:当时李安劝我不要拍,他是很反对的。记:为什么呢?李:李安反对我拍,跟我爸爸反对李安拍,完全不一样。我爸爸反对,是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电影不是一个职业。而李安是因为太了解电影了,他觉得当时的台湾电影已经死掉了,在上中下游不健全的情况下,你不可能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而且,当时我40多岁了,二三十岁还可以当电影青年,40岁你怎么养家嘛!记:但您最后还是坚持拍了?李: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牛脾气吧。电影是个做梦的行业!现实生活过得不容易,才会去看电影嘛,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顽童世界,我做那么多行业,只有电影会让我有激情。记:但您当时还没当过导演,有跟哥哥请教吗?李:对。当时我就飞到美国跟李安学,现学现卖,能学多少学多少。大概待了2个礼拜。对抗好莱坞 华人电影应先健全制片人制度经历过台湾电影最辉煌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经历过台湾电影陷入低潮的90年代末00年代初,李岗说自己是“最倒霉的那批人”。记:台湾电影其实有过辉煌的时代。李:台湾电影最精彩的就是解严后的那几年,那时候其实累积了很多的东西:虽然封闭,但大家闷着头学习,所以一下子就宣泄出来了。后来又累积了10多年的能量,《海角七号》等作品又让人眼前一亮。要跟好莱坞硬碰硬,内容不行,是走不了很远的。记:现在台湾电影似乎问题不少。李:对,美国的电影工业健全,导演可以花两三年去磨一个好片,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台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电影工业,每个人(导演)要从头拍到尾,80%都不是在做导演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华人电影要进步,要先分工,监制是一个CEO的概念,你要懂内容、法律、财务、行销,你要管全部的东西,我觉得要把“制片人制”先健全起来。记:所以您现在还是渐渐地转向制片人了?李:最想做的还是导演,我多想别人找钱给我拍!但李安跟我讲,导演就像赛马,眼睛遮起来就得一路这么跑到底,要花200%的精力。而监制是个骑师,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要找人才、钱财、题材,是骑在马上面的人。我到现在,也都是这么告诉自己的,才能舒服一点。1426894908000责编:千帆台海网1426894908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台海网3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 李学清 文/图)李岗跟李安太像了:夹克衣,休闲裤,连说话的语调都像。因为太像,又因为哥哥李安是享誉国际的大导演,李岗每次一出现,更多地被称为“李安的弟弟”,而忽略了他也曾拿过亚太电影奖,而且是一个成功的影片制片人、发行人。虽然无奈,但与哥哥手足情深的他,在与导报记者谈起哥哥李安时,还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俨然是哥哥的最佳拉拉队员。很爱演戏 李安差点成了艺术电影导演年少时的李岗,显然比李安幸运得多:李安大学考了两年都没考上,李岗则考上了台湾大学航海系;李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靠老婆养,而李岗服完兵役之后就开始从商,生意做得还不错。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这次来参加厦门国际纪录片大会,也常被认错为哥哥李安吧?李岗(以下简称“李”):是啊,习惯了。我比哥哥小3岁,从小就跟着他。记:哥哥从小就想从事电影行业吗?李:李安当时在学校就是舞台剧男主角。暑假的时候,他就跟着话剧团去巡演,军队、纺织厂到处演,我暑假没事干就跟着他去混,所以我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色戒》,因为他就是邝裕民嘛——一上舞台就是自己的世界。记:所以他一开始是想当演员的吗?李:李安演戏的感觉蛮好,所以在他后来到美国拍片的时候,偶尔自己也会客串。他刚毕业时,本来想去法国念电影,后来还是决定去美国。现在想想这是对的,不然他可能走到艺术电影去了。记:他在美国不如意的时候,您有鼓励他吗?李:嗯,我当时去美国做生意,就住在他们家。当时李安还在餐厅打工,天天在家做饭。那时候我比较照顾他,后来我自己生意也做垮了,就成了难兄难弟。半路出家 写老爸故事荣获最佳剧本如果说哥哥李安的“电影梦”打小就有,那么弟弟李岗则是“半路出家”。记:那么你开始写剧本是什么时候?李:生意垮了,我就开始写小说。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李安寄了2个剧本回来,没想到居然得了奖,其中第一名就是《推手》。当时我小说写不出名堂,看了李安的剧本,就觉得(剧本)这个格式比较适合我,好像也不是很难嘛!记:好像隔了2年,您的剧本也得了第一名?李:是啊。1992年,我跟着我爸爸回江西探亲,我爸爸也是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去的,我们在江西待了2个多礼拜,让我感触非常深。这就是一个台湾的老爸爸带台湾的小儿子,回到大陆看老家老儿子的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回来我就花了一个多月,写了一个剧本投给了“新闻局”,结果就拿了第一名。记:两个儿子都得奖了,爸爸特别高兴吧。李:我爸看我得奖很高兴,结果一看那个故事,半年不跟我讲话,因为这是他心里面最痛的事情嘛。四十寻梦 在父兄反对中勇闯导演路剧本越写越顺手,李岗甚至不舍得把好剧本拿给别人去拍,一头扎进了导演的圈子里。没想到,哥哥这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记:您写剧本好好的,怎么突然又想起当导演?李:当年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白晓燕”绑架案,全台湾因为这件事都疯了,我就写了一个剧本,叫《条子阿不拉》。我舍不得把这个剧本交给别人拍,就想自己拍。记:《条子阿不拉》是您的第一部电影吧?当时有跟李安取经吗?李:当时李安劝我不要拍,他是很反对的。记:为什么呢?李:李安反对我拍,跟我爸爸反对李安拍,完全不一样。我爸爸反对,是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电影不是一个职业。而李安是因为太了解电影了,他觉得当时的台湾电影已经死掉了,在上中下游不健全的情况下,你不可能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而且,当时我40多岁了,二三十岁还可以当电影青年,40岁你怎么养家嘛!记:但您最后还是坚持拍了?李: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牛脾气吧。电影是个做梦的行业!现实生活过得不容易,才会去看电影嘛,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顽童世界,我做那么多行业,只有电影会让我有激情。记:但您当时还没当过导演,有跟哥哥请教吗?李:对。当时我就飞到美国跟李安学,现学现卖,能学多少学多少。大概待了2个礼拜。对抗好莱坞 华人电影应先健全制片人制度经历过台湾电影最辉煌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经历过台湾电影陷入低潮的90年代末00年代初,李岗说自己是“最倒霉的那批人”。记:台湾电影其实有过辉煌的时代。李:台湾电影最精彩的就是解严后的那几年,那时候其实累积了很多的东西:虽然封闭,但大家闷着头学习,所以一下子就宣泄出来了。后来又累积了10多年的能量,《海角七号》等作品又让人眼前一亮。要跟好莱坞硬碰硬,内容不行,是走不了很远的。记:现在台湾电影似乎问题不少。李:对,美国的电影工业健全,导演可以花两三年去磨一个好片,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台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电影工业,每个人(导演)要从头拍到尾,80%都不是在做导演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华人电影要进步,要先分工,监制是一个CEO的概念,你要懂内容、法律、财务、行销,你要管全部的东西,我觉得要把“制片人制”先健全起来。记:所以您现在还是渐渐地转向制片人了?李:最想做的还是导演,我多想别人找钱给我拍!但李安跟我讲,导演就像赛马,眼睛遮起来就得一路这么跑到底,要花200%的精力。而监制是个骑师,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要找人才、钱财、题材,是骑在马上面的人。我到现在,也都是这么告诉自己的,才能舒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