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eIC china.huanqiu.comarticle张学良副官忆华清池领兵“捉蒋”/e3pmh1nnq/e3pmtdr7f“西安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采用斯诺《西行漫记》所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请看——“捉蒋”主将王玉瓒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王玉瓒“摘帽”后,他给叶剑英写信申诉,要求平反。由于王玉瓒率领的卫队第一营官兵,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团出入张公馆担任警卫,他认识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在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下,抚顺市公安部门花了三个半月时间,行程八千多公里,调查了20多条线索,终于查清了王玉瓒的生平,作出“爱国”、“正义”、“有功”的结论。1980年,王玉瓒被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常委。为了澄清华清池“捉蒋”真相,1981年12月31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主持,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孙铭九、郭维城(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张学良随从副官)、张治邦、陈大年(东北军骑兵第七团团长)、张学铭(张学良二弟)、宋黎(北平学联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王素及王玉瓒亲属迟文礼等人参加,经过几天的辩论核实,终于澄清了孙铭九口述的多处漏洞。孙铭九回忆说:“不料他们刚到头道门,就被蒋的卫兵发现,他先开了枪,我们一个班长王德胜开枪还击,把他打倒”。事实是华清池头道门是王玉瓒的卫队第一营马体玉排守卫的,绝不会自己人打自己人。孙铭九回忆说:“我们趁黑夜冲进二道门,直捣五间厅”。又说:“同蒋的卫队杀成一团时,还不知道蒋住的五间厅的具体方位”。事实是华清池二道门和五间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把守的,岗哨一班四人,一个班长带队,守卫甚严,怎会未有人发现?不知五间厅的具体方位,焉能“直捣”?实际上,孙铭九的卫队第二营王协一连官兵50人,12月10日晚才进驻灞桥镇,华清池“捉蒋”行动开始后,孙铭九才率卫队第二营赶往华清池,此时蒋介石已从住处五间厅三号房逃往骊山。孙铭九自己也承认:“我那时因等候白凤翔,是后到的,我没看见,是听王协一连长说的”。这次会后,全国政协文史办编印的《文史通讯》1982年第6期和《文史资料选辑》第121期,以《临潼捉蒋史全貌已基本查清》为题,对这次辩论核实会作了如实报道。但是,由于《文史通讯》和《文史资料选辑》只在全国政协系统发行,外界很少有人能看到。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按照美国记者爱迪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长期得不到纠正,实在是一件憾事。●执行华清池“捉蒋”任务的主将是王玉瓒根据亲历者王玉瓒的回忆,1936年10月23日和12月4日,蒋介石为督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配合中央军“进剿”北上抗日已到达陕甘宁边区的中央红军主力,两次到西安,他的行辕都设在临潼县南门外华清池内,蒋介石只带了贴身侍卫二三十人,守卫华清池的都是张学良的卫队第一营。王玉瓒根据张学良的要求,派王世民连长率步兵连负责守卫华清池头道门和附近公路,派邵兴基连长率骑兵连驻十里铺,担任从十里铺到临潼城的巡逻警戒,派金万普排长率领的手枪排驻灞桥镇,担任该地警卫。蒋介石到达后,进入华清池的二道门以内和行辕五间厅的守卫,均由蒋介石贴身侍卫担任。1227746460000责编:佚名北京日报122774646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采用斯诺《西行漫记》所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请看——“捉蒋”主将王玉瓒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王玉瓒“摘帽”后,他给叶剑英写信申诉,要求平反。由于王玉瓒率领的卫队第一营官兵,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团出入张公馆担任警卫,他认识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在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下,抚顺市公安部门花了三个半月时间,行程八千多公里,调查了20多条线索,终于查清了王玉瓒的生平,作出“爱国”、“正义”、“有功”的结论。1980年,王玉瓒被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常委。为了澄清华清池“捉蒋”真相,1981年12月31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主持,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孙铭九、郭维城(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张学良随从副官)、张治邦、陈大年(东北军骑兵第七团团长)、张学铭(张学良二弟)、宋黎(北平学联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王素及王玉瓒亲属迟文礼等人参加,经过几天的辩论核实,终于澄清了孙铭九口述的多处漏洞。孙铭九回忆说:“不料他们刚到头道门,就被蒋的卫兵发现,他先开了枪,我们一个班长王德胜开枪还击,把他打倒”。事实是华清池头道门是王玉瓒的卫队第一营马体玉排守卫的,绝不会自己人打自己人。孙铭九回忆说:“我们趁黑夜冲进二道门,直捣五间厅”。又说:“同蒋的卫队杀成一团时,还不知道蒋住的五间厅的具体方位”。事实是华清池二道门和五间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把守的,岗哨一班四人,一个班长带队,守卫甚严,怎会未有人发现?不知五间厅的具体方位,焉能“直捣”?实际上,孙铭九的卫队第二营王协一连官兵50人,12月10日晚才进驻灞桥镇,华清池“捉蒋”行动开始后,孙铭九才率卫队第二营赶往华清池,此时蒋介石已从住处五间厅三号房逃往骊山。孙铭九自己也承认:“我那时因等候白凤翔,是后到的,我没看见,是听王协一连长说的”。这次会后,全国政协文史办编印的《文史通讯》1982年第6期和《文史资料选辑》第121期,以《临潼捉蒋史全貌已基本查清》为题,对这次辩论核实会作了如实报道。但是,由于《文史通讯》和《文史资料选辑》只在全国政协系统发行,外界很少有人能看到。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按照美国记者爱迪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长期得不到纠正,实在是一件憾事。●执行华清池“捉蒋”任务的主将是王玉瓒根据亲历者王玉瓒的回忆,1936年10月23日和12月4日,蒋介石为督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配合中央军“进剿”北上抗日已到达陕甘宁边区的中央红军主力,两次到西安,他的行辕都设在临潼县南门外华清池内,蒋介石只带了贴身侍卫二三十人,守卫华清池的都是张学良的卫队第一营。王玉瓒根据张学良的要求,派王世民连长率步兵连负责守卫华清池头道门和附近公路,派邵兴基连长率骑兵连驻十里铺,担任从十里铺到临潼城的巡逻警戒,派金万普排长率领的手枪排驻灞桥镇,担任该地警卫。蒋介石到达后,进入华清池的二道门以内和行辕五间厅的守卫,均由蒋介石贴身侍卫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