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lIE taiwan.huanqiu.comarticle台电影《逆光飞翔》打败大片 励志重回“主旋律”/e3pmh1fmg/e3pmunk13没有豪门、没有时尚、没有打斗悬疑、没有男女情爱,这样“干净”的电影还有没有人看?中秋假期,在台湾各影院打败好莱坞大片的就是这样一部“台湾制造”的“干净”电影《逆光飞翔》……一个“主旋律”的故事:天生眼盲的男孩黄裕翔练习钢琴,离家深造,在黑暗与挫折中积极乐观,鼓励了心灰意冷的女孩重拾梦想,努力练舞,逆光中朝着人生的目标不懈前行……这样的故事不新不奇不特,属于“励志”的老题材,却在今年的台北电影节上获观众最高选票,上映一周内获最高票房,被台湾选送国际影展,网友负评为零。为什么?总会有天亮的时候“天黑,总会有天亮的时候吧?”电影里的这句独白道出了盲眼人内心最真的痛与渴望。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逆》片是真人真事真姓名,片中男主角黄裕翔是台湾第一位主修钢琴的全盲乐手,他因为早产导致视网膜病变,终身失明,但他有过人的音乐天分,对旋律过耳不忘,在妈妈的陪伴、引导下走上音乐之路,现在是台中市盲人协进会“黑墨镜乐团”的钢琴手,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Baba Band”,已经成功为电影《奇迹的夏天》、《青春拉拉队》配乐。导演张荣吉介绍,为寻找黄裕翔的扮演者曾大费周折,有一点粉墨做戏的成分他都看不过去,最后决定由黄裕翔来出演自己。因为性格中的勇敢、自信和对艺术的理解力,黄裕翔的非专业表演真实自然,一举一动让观众了解盲眼人的艰难和积极乐观的可贵与可爱。《逆》片的真实还在于并没有停留在歌颂母爱与奋斗上,它没有忽略掉社会对盲眼人的歧视。黄裕翔享受了母爱和家人的关心,但在学校里却经常被同学取笑,喊他“青暝”,妈妈开导他说:“裕翔本来就看不见,人家叫你‘青暝’也没什么不对,不要觉得人家是在骂你。”黄裕翔由此换了思维角度:虽然“青暝”的字眼带有贬抑的意味,但自己确实看不见,与其为了别人的话而耿耿于怀伤心难过,还不如学着接纳自己。真实的爱、伤痛与努力,哪怕很寻常,却打动了人心。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逆》片不是大投资、大制作、大演员、大导演的大片,但艺术创造的严谨和格局却大过大片,有些大片根据一条新闻线索,找上几位编剧在五星级酒店“编”上几天,要悲欢、要煸情、要离奇,信手剪裁。但《逆》片导演张荣吉四五年前在台湾艺术大学的校园结识黄裕翔后,几年来一直关注他,甚至参与他的心路历程。黄裕翔介绍,张荣吉经常鼓励他不能轻易放弃:“难道你想一辈子困在家里吗?”“不要把心思一直‘黏’在那些对你不好的人身上,多想想那些对你友善的人。”“就算人家没来理你,你也可以主动去跟人家交朋友呀。”张荣吉亲见黄裕翔从想退学到“人缘真好,上至校长下至工友,大家都好喜欢他”。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与剧本创作,张荣吉才把黄裕翔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而且并没有因为是小制作而有一点马虎。剧中的跳舞女孩由台北电影节、亚太影展双料影后张榕容出演,她在片中的舞蹈可不是摆几个花架子了事,而是拜师著名舞蹈家许芳宜苦练,“这部戏真的很难演,跳舞真的很累,好在我坚持下来,坚持是对的啦!”而另一位重要角色黄裕翔的妈妈由“台湾电影教母”李烈担纲,她布衣素颜中的美丽和不动声色的操劳,令人想起法国作家杜拉斯的话:“比起你年轻的时候,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励志”可以如此动人看《逆光飞翔》,让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励志大片《汪洋里的一条船》,也是真人真事,也是自小残障,也是自强乐观,这部片帮大陆观众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扇窗:原来海峡的那一边不仅是豪门别墅、琼瑶男女,原来也记录贫穷苦难,也提倡自强不息,电影台词“努力是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不哭,是跌倒了马上爬起来,是不怕苦,不怕难,勇敢地一直走下去”深深震撼了观众。但之后的很长时间,电影渐渐远离现实的题材、励志的故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仿佛不黑帮、不畸恋、不颓废、不权谋就不深刻不时尚,台湾电影陷入长时期的沉闷与萧条。直到2008年表现失意小人物不甘沉沦的《海角七号》出现,观众涌进影院,台湾电影再现曙光。《海角七号》虽然不是典型的励志模式,但一群在现实中有种种不如意的小人物,不沉沦,不自弃,通过幽默、音乐、劳作“励志”,鼓励人们寻找真诚、爱和生命的意义,把积极的价值带回电影。比起《汪洋里的一条船》,《海角七号》、《逆光飞翔》的励志元素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有了新的追求与改变,比如摆脱了舞台腔和突出主题的刻意感觉,从语言到表演都更口语更生活化,增加了现时的幽默感和美感。《逆光飞翔》光的运用非常讲究,在海边、街巷、舞蹈练习室,光呈现不同的质感和方向,表现出丰富的电影语言。一位网友大赞:“逆光中灿烂又晶莹剔透的影像,美的叫人心动也心碎。”因为真实,因为用心,因为尝试新的电影语言,励志,可以如此动人!1350003774000责编:haina人民日报海外版135000377400011[]{"email":"haina@huanqiu.com","name":"haina"}
没有豪门、没有时尚、没有打斗悬疑、没有男女情爱,这样“干净”的电影还有没有人看?中秋假期,在台湾各影院打败好莱坞大片的就是这样一部“台湾制造”的“干净”电影《逆光飞翔》……一个“主旋律”的故事:天生眼盲的男孩黄裕翔练习钢琴,离家深造,在黑暗与挫折中积极乐观,鼓励了心灰意冷的女孩重拾梦想,努力练舞,逆光中朝着人生的目标不懈前行……这样的故事不新不奇不特,属于“励志”的老题材,却在今年的台北电影节上获观众最高选票,上映一周内获最高票房,被台湾选送国际影展,网友负评为零。为什么?总会有天亮的时候“天黑,总会有天亮的时候吧?”电影里的这句独白道出了盲眼人内心最真的痛与渴望。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逆》片是真人真事真姓名,片中男主角黄裕翔是台湾第一位主修钢琴的全盲乐手,他因为早产导致视网膜病变,终身失明,但他有过人的音乐天分,对旋律过耳不忘,在妈妈的陪伴、引导下走上音乐之路,现在是台中市盲人协进会“黑墨镜乐团”的钢琴手,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Baba Band”,已经成功为电影《奇迹的夏天》、《青春拉拉队》配乐。导演张荣吉介绍,为寻找黄裕翔的扮演者曾大费周折,有一点粉墨做戏的成分他都看不过去,最后决定由黄裕翔来出演自己。因为性格中的勇敢、自信和对艺术的理解力,黄裕翔的非专业表演真实自然,一举一动让观众了解盲眼人的艰难和积极乐观的可贵与可爱。《逆》片的真实还在于并没有停留在歌颂母爱与奋斗上,它没有忽略掉社会对盲眼人的歧视。黄裕翔享受了母爱和家人的关心,但在学校里却经常被同学取笑,喊他“青暝”,妈妈开导他说:“裕翔本来就看不见,人家叫你‘青暝’也没什么不对,不要觉得人家是在骂你。”黄裕翔由此换了思维角度:虽然“青暝”的字眼带有贬抑的意味,但自己确实看不见,与其为了别人的话而耿耿于怀伤心难过,还不如学着接纳自己。真实的爱、伤痛与努力,哪怕很寻常,却打动了人心。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逆》片不是大投资、大制作、大演员、大导演的大片,但艺术创造的严谨和格局却大过大片,有些大片根据一条新闻线索,找上几位编剧在五星级酒店“编”上几天,要悲欢、要煸情、要离奇,信手剪裁。但《逆》片导演张荣吉四五年前在台湾艺术大学的校园结识黄裕翔后,几年来一直关注他,甚至参与他的心路历程。黄裕翔介绍,张荣吉经常鼓励他不能轻易放弃:“难道你想一辈子困在家里吗?”“不要把心思一直‘黏’在那些对你不好的人身上,多想想那些对你友善的人。”“就算人家没来理你,你也可以主动去跟人家交朋友呀。”张荣吉亲见黄裕翔从想退学到“人缘真好,上至校长下至工友,大家都好喜欢他”。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与剧本创作,张荣吉才把黄裕翔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而且并没有因为是小制作而有一点马虎。剧中的跳舞女孩由台北电影节、亚太影展双料影后张榕容出演,她在片中的舞蹈可不是摆几个花架子了事,而是拜师著名舞蹈家许芳宜苦练,“这部戏真的很难演,跳舞真的很累,好在我坚持下来,坚持是对的啦!”而另一位重要角色黄裕翔的妈妈由“台湾电影教母”李烈担纲,她布衣素颜中的美丽和不动声色的操劳,令人想起法国作家杜拉斯的话:“比起你年轻的时候,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励志”可以如此动人看《逆光飞翔》,让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励志大片《汪洋里的一条船》,也是真人真事,也是自小残障,也是自强乐观,这部片帮大陆观众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扇窗:原来海峡的那一边不仅是豪门别墅、琼瑶男女,原来也记录贫穷苦难,也提倡自强不息,电影台词“努力是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不哭,是跌倒了马上爬起来,是不怕苦,不怕难,勇敢地一直走下去”深深震撼了观众。但之后的很长时间,电影渐渐远离现实的题材、励志的故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仿佛不黑帮、不畸恋、不颓废、不权谋就不深刻不时尚,台湾电影陷入长时期的沉闷与萧条。直到2008年表现失意小人物不甘沉沦的《海角七号》出现,观众涌进影院,台湾电影再现曙光。《海角七号》虽然不是典型的励志模式,但一群在现实中有种种不如意的小人物,不沉沦,不自弃,通过幽默、音乐、劳作“励志”,鼓励人们寻找真诚、爱和生命的意义,把积极的价值带回电影。比起《汪洋里的一条船》,《海角七号》、《逆光飞翔》的励志元素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有了新的追求与改变,比如摆脱了舞台腔和突出主题的刻意感觉,从语言到表演都更口语更生活化,增加了现时的幽默感和美感。《逆光飞翔》光的运用非常讲究,在海边、街巷、舞蹈练习室,光呈现不同的质感和方向,表现出丰富的电影语言。一位网友大赞:“逆光中灿烂又晶莹剔透的影像,美的叫人心动也心碎。”因为真实,因为用心,因为尝试新的电影语言,励志,可以如此动人!